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重症病人在哪,医生就在哪
2020-03-11 06: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省内的重症病例已进入收尾阶段,我手头只有个别病人了,明天还要再去无锡一趟。” 3月4日,记者联系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时,她的声音明显有些沙哑,她坦言现在心里一松下来,人反而“有点瘫掉了”的感觉。

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杨毅和同伴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江苏一方平安。从大年二十九开始,杨毅没有休息过一天。

奔波在13个设区市之间,每天几乎都要走600-800公里的路程,仅连云港杨毅就去了五六趟,有时候当晚刚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又出发了。这样的奔波,也让她对各个设区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

“重症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在哪里,这也是职责所在。”杨毅倒不觉得多苦,多年来,她曾先后作为国家级、省级专家组专家,参与抗击重症甲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南京728事件、昆山82爆燃事件、盐城特大风灾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她告诉记者,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个体特点,只有到床边去,观察过患者情况,才能得出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2月初,杨毅正在开会,突然接到电话说,徐州有个病人不好了。她当即从南京赶到徐州。“患者已出现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非常危急。”一到徐州当地的医院,杨毅赶紧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观察病情,用半天时间,从原发病、呼吸、治疗、器官支持等各方面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连呼吸机参数等细微条件都考虑在内,临走前,她再三叮嘱当地重症科医生,有任何问题,随时打电话。六七天后,这个病人就转危为安了。

除了指导省内重症救治,杨毅每天还要参加全省的远程会诊,跟全省专家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商定治疗方案。“在平台、微信工作群,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很多病人康复的好消息。”

最近一些外省同行会问杨毅,为什么江苏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做得这么好?杨毅表示,“江苏整合了最优资源,卫健委的相关领导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极大支持,重症相关的多学科力量充分配合。”

而这些支持使得杨毅在管理、救治方面的若干决策一一落地,她采用了精细化的病人管理模式,重症患者集中在一区,轻症患者集中到另一区,并一一给予相对应的人力、物力的配置。她将重症干预的关口前移,“我们要求科学预测病情的走势,筛查可能会向重症迈进的病人,提前治疗、阻断病情发展,尤其防止重症变成危重症。”在有效的筛查和干预下,江苏新冠肺炎患者中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比例大大减少。

在采访中,杨毅一再提及护士的辛苦,“平常我进病房穿防护服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到3小时,但护士6小时都穿着这身衣服,完全不透气,重到喘不过气。”杨毅说,在省内和武汉,大家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职责,谁都知道疫情的传染性,“可看到病人的时候,我们什么担心害怕都忘了。”为表彰杨毅等人弘扬医者仁心、忘我奉献的精神,2月23日,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授予杨毅“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记者 杨频萍

标签:杨毅;重症;重症医学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