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清宫善本、边疆史料捐赠苏州博物馆 固圉斋三代“私藏”变“公藏”
2019-10-10 07: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宏伟  
1
听新闻

  入选清宫《天禄琳琅》的古籍善本,抄录清代边疆原始档案资料的稿本、抄本……今年6月,吴氏固圉斋(祖籍苏州吴江)后人吴锡祺、叶于敏夫妇将家藏的43种珍贵古籍捐赠给苏州博物馆,使三代递藏回归故里,化私藏为公藏。

  这批捐赠中最为珍贵的要属明正德十五年(1520)袁表、袁褧刻本《皮子文薮》(共四册,第三册抄配),上面有“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等印鉴,经专家鉴定,此书是存世罕见的清代乾隆皇帝“天禄琳琅”善本藏书,也是江苏省唯一一部完整的“天禄琳琅”藏书,堪称精品。而这本书也与苏州有不解之缘,其作者是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他在苏州任刺史从事时,与著名苏州籍文学家陆龟蒙结识,世称“皮陆”,二人有唱和集《松陵集》,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代佳话。

  而吴锡祺先生最看重的,则是其祖父吴燕绍留下的579册1000万字的《清代蒙藏回部汇典》手稿,辑录了从明万历年间到清宣统年间,满清王朝有关边疆地区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密档、图书等原始资料,研究价值极高,其中的400多册曾于2006年无偿交给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吴锡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祖父是甲午战争那一年的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和理藩院主事,专注于边疆事务。他曾给清政府草拟《经营蒙古条议》,倡议开矿山、修铁路,改善民生。他还是最早研究西藏史的中国人之一,著有《西藏史大纲》,被蔡元培先生聘任到北大授课。在捍卫西藏主权问题上,祖父曾做出重要贡献。”

  吴燕绍有6个子女,吴丰培排行第五。1914年天津口岸传入的猩红热席卷北京,六兄妹有四位不幸染病去世,只留下一儿一女,吴燕绍舍不得吴丰培离开身边求学,亲自教他读书。1930年,吴丰培考入北大,师从孟森、朱希祖攻读明史,5年后毕业留校。他把整理父亲《清代蒙藏回部汇典》手稿作为毕生任务,并取得了比父亲更高的成就。他给自己起的斋号“固圉斋”本身就蕴含着家国情怀。“圉”本意有边境、防御的意思,“固圉”即是巩固边防的含义,而边疆史研究也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经历了晚清、民国,这批家传古籍、手稿保存下来殊为不易。1969年吴丰培随中央民族学院下放湖北时,将两代人抄写、收集的史料装了三大箱,向军代表请求随身携带,为此吃尽了苦头,直到3年后返京。“文革”后顾颉刚第一次见到吴丰培,首先问的就是这批史料,得知手稿安然无恙,不禁喜形于色。

  1978年以后,吴丰培迎来了学术黄金期,18年间留下3000多万字的文献。直到他癌症晚期住院,还感叹如果多给两年时间,就可以整理完父亲的手稿。他去世后,吴锡祺夫妇将他的著作和藏书8000余册捐给了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该所专门设立了吴丰培文库,以表彰其学术成就和吴家的高风亮节。

  苏州博物馆专家告诉记者,吴锡祺、叶于敏夫妇捐赠的这批古籍和手稿,市场价保守估计也超过了300万元,他们为什么不打包拍卖或留给下一代,而是捐出了三代家藏,化私为公?吴锡祺告诉记者,家国情怀是吴氏家风,祖父和父亲都是从事史学研究,除了俸禄和工资并无外财。自己从小跟着他们一起生活,知道他们在生活上的节俭,然而遇到好书节衣缩食也要买下来。吴锡祺、叶于敏夫妇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大学学习理工科,从今天的北京服装学院退休,如今均已年过八旬。他们虽然不从事历史研究,但是希望家传的古籍、手稿能得到完整和妥善的保存,而故乡的博物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在采访中,吴锡祺对记者说:“这些古籍、手稿是属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家三代人只是保管者而不是占有者,化私为公才能让这些资料被更多的人看到和研究,我们都是读书人,有一份家国情怀。”记者 王宏伟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