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1日讯 (通讯员 肖利民 见习记者 周敏)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怎样吸引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扎根南京?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7月30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科技企业市人大代表和市科技局、工信局负责同志共话“创新名城”建设,聚焦打造“科创企业森林”,与在线的20余万网友“零距离”对话。
局长现场“科普”:什么是“科创企业森林”?
什么是“科创企业森林”?网谈开始不久,网友“自信的多嘴小蘑菇”抛出问题。“我们这里讲的‘森林’,是一个大中小科技企业梯度化发展的‘全生态’系统。”市科技局副局长傅浩在线“科普”,南京打造的“科创企业森林”,“树种”从孵化器孵育企业开始,到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到科技型上市公司、科技领军企业等,涵盖了大中小科技企业的各个梯度,我们形象地比喻为“科创企业森林”。
据介绍,当前南京市“科创企业森林”打造已初见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118家,较上年增加近70%;科技型领军企业28家,入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仅今年上半年,全市获得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318家,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量。
网友“追问”:南京为啥没有产生腾讯、阿里这种科技大咖?
“在科技企业里,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我们南京为什么没有产生这种领军型的大企业?为什么有高原却不见高峰?”这是网友共同关注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江苏金晓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梅亮出“个人观点”:这与南京产业结构偏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偏慢、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以及南京的商业文化偏保守等都有关。陈红梅认为,产业发展的创新有时还需要突破现有管理制度,“比如发展跨境电商需要在外贸、海关、税务管理上予以创新支持,发展无人驾驶需要交通、公安等方面予以创新支持,我们的政府需要在支持创新和严格监管上找到更加合适的平衡点”。
“咱们之所以提出打造‘科创企业森林’,也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傅浩告诉网友:南京将持续在“培育”上下功夫,帮助“科创企业森林”中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发展成为腾讯、阿里这样的科技领军企业。
职能部门“表态”:因企施策,让科创企业“幼苗”茁壮成长
傅浩介绍,下一步,南京将注重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让科创企业“幼苗”茁壮成长。他现场解读南京的“科企扶持政策”:对于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是研发补助、按纳税额给予奖励等,突出“给资金”;对于后端中大型企业,是帮助建立研发机构、承担研发项目、拓展新品市场,重点是“给政策”;对于领军的超大企业则“一事一议”,解决个性化发展问题。
好政策要落到实处,政府相关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高翔提出,相关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用心用情用力地为企业和群众当好“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