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向是艺术类培训的高峰,各类考级的临近更是加剧了这一氛围。信奉“名师出高徒”的家长,不惜花大代价,只为给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拜一位名师。
【看现状】
起步就要拜名师
周老师是声乐专业的科班生,自身担任学校音乐教师,基本的钢琴弹奏自然不在话下。尽管如此,孩子学琴之初,她还是以400元每课时的高价,带儿子到一位专业院校老师家里学琴。“弹琴是很专业的行为,和起步还是提升阶段无关,专业老师打好基础,日后才能有更高提升”。
张先生的女儿同时学习书法和绘画。“书法一上手就拜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为师,绘画也是请一位专业老师启蒙,有了名师光环,觉得孩子起点就比其他孩子高,老师每年都带学生参加高规格的活动,非普通老师能比拟”。
名师还意味着不菲的学费,尽管“名师”单次课程的收费是普通培训机构的3-5倍甚至更高,家长还是不惜找朋友托关系,唯恐错过拜师的机会。在不少家长看来,“名师”意味着专业和权威,孩子交给名师就意味着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要光环也为少走弯路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学艺为何一定要拜名师,除了信奉“名师出高徒”,不少家长依赖于名师光环下的更多资源,也认定找对老师能少走弯路。
王女士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孩子大班时开始学钢琴,朋友介绍了一位研究生来家里授课,老师曲子弹得优美,对孩子又耐心,跟着学了两年。”听说其他孩子都在找专业教师提升,王女士也托人找到一位专业级别的老师。“第一次试弹,老师就说孩子手型是错误的,这可不得了,后来花了半年多时间才纠正过来,过程艰难,比钢琴启蒙时还痛苦。”王女士逢人便强调找对老师的重要性,“换老师一定要趁早,专业老师都不喜欢带有基础的孩子,后面磨合比较费事”。
赵女士的孩子已经学习书法一年,“之前的老师知名度不够,一起习字的孩子,大一点的都另寻老师了,四处托人,终于觅得一位名师。”赵女士看中的是名师在考级和比赛中的优势:“现在的老师在书法圈小有名气,从她那里送上去的作品,更有希望拿到一等奖。”
有人无奈放弃名师
何女士儿子小小年纪,却已跟随一位颇为知名的书法家习字两年。这个暑假,意外更换到一个并不知名的老师门下。“大家都很羡慕有名家引导,但跟随大师习字的人太多了,年龄、层次也不一致,每次上课,三四十个人挤在一个大开间里,年龄小、级别低的就在过道里,有时候一堂课下来,老师都看不了孩子一眼。”何女士纠结再三,决定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另找一个能关注到孩子的普通老师。
陈先生的女儿学琴多年,期待能在小学毕业前顺利通过10级,经人引荐,以600元每课时的价格,约到了一位在全国都有些名气的老师。两个月下来,陈先生却直呼吃不消。原来,这位老师常年外出演出、评审,导致和孩子约好的课临时调整时间。“老师还很严厉,对弹奏的要求之高远超出一名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以至于上课头一晚,孩子就莫名地紧张,带着抵触情绪。”起初,陈先生还以“严师出高徒”劝导孩子,和老师沟通后,才意识到,“他这样级别的老师,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培养尚处于考级阶段的小学员。”陈先生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回到原来的琴行。一段名师之约也遗憾收场。
记者 谢婷
与其跟风名师 不如关注学生兴趣
【专家说】
“家长一头劲,却从未考虑孩子的感受。”著名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胡宁娜,对抱有名师“执念”的家长有话要说:“时常见到这样的孩子,即便通过了艺术类考试,甚至成绩很好,本人却和艺术创作没有任何关系,究其根源,他本就不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胡宁娜想告诉家长:名师收下孩子,并不意味着他明日就能成才;偶尔一次获奖,也不代表你他日就能成为一名艺术家。盲目追逐名师,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浪费了孩子的时间,也浪费了家长的资源和金钱,心疼天下父母心!她给家长的建议是:“除了孩子自身强烈的兴趣,还要保证你找到的是一位负责任、敢于和你讲真话的老师,比如,他敢于劝退一名并无真正艺术天分的学生。”
青年画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师樊心若从小就是个酷爱画画的姑娘,回顾自己的童年也是充满愉悦,“以喜欢为出发点开始学画画,也从未拜入大师门下”。在樊心若看来,“家长无法辅导,找专业领域的老师无可厚非,前提还要看孩子具体学习的项目,以及处于哪个阶段、是否有兴趣。”对于看重考级和获奖的家长,樊心若的观点是:“考级前请名师指点,的确能在短时间内让绘画效果看起来显得不错,但从长远来看,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不如启发兴趣以及注重平时的练习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