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顾小萍通讯员万秋燕)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各种肿瘤之首。对于晚期无法手术又没有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来说,免疫治疗成了最后的希望。近日,在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和肺癌规范化诊疗培训班上,专家表示,国际上一些最新的研究结果,正在不断修订肺癌免疫治疗的“标准答案”,让许多原本已经“无路可走”的患者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案。
“化疗、靶向、免疫等手段,让肺癌的治疗疗效一直在不断进步。”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史美祺教授告诉记者,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治疗出现了一个突破,但70%左右的患者没有基因突变,无法享受到靶向治疗的“红利”,五年生存率一直停留在化疗时代的4%—5%左右。对于这部分患者,医学界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如使用免疫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6%左右。
使用免疫治疗后,检查结果肿瘤却变大了,医生还让患者继续用药,这是为什么?史美祺表示,这是免疫治疗后肿瘤的“假进展”,也是需要医生正确判断的一个重点。“在对化疗等治疗手段的疗效评价中,肿瘤体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但在免疫治疗中有例外,其特点之一就是‘假进展’。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增大了,但实际上这个肿瘤已经被免疫细胞给‘包围’了。很多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切下来的这类‘长大’的肿瘤中,肿瘤细胞已经变得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了。”史美祺说,评判免疫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新标准,用新标准评判,可避免患者失去治疗机会而影响生存期。
“十几年前,肺癌确诊时就已到了晚期的比例高达85%,这部分患者无法手术。现今随着早期筛查工作的进步,晚期才确诊的比例下降了大约20%。但这远远不够。”省肿瘤医院院长冯继锋表示,肺癌虽看起来很可怕,但通过低剂量CT早期发现小结节并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后,患者五年生存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他提醒,进行定制式的防癌体检非常必要,“普通胸片的漏诊率很高,市民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低剂量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