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昨公祭遗体器官捐献者
2019-04-01 07: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的3月31日是南京市第二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上午10时,公祭活动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隆重举行。 截至3月底,全市2000多位遗体器官捐赠者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让他(捐赠者)放心,也让他的家人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社会。”今年41岁的张雷是一位受捐者,今年已是他第二年参加公祭活动。2013年,当时35岁的张雷体检查出肝癌晚期,幸运的是,等待了两三个月后,他就等到了肝源。虽然也打听过捐献者的信息,但是除了岁数和他差不多大这条信息外,再无其他。张雷的肝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如今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会经常和孩子说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也要对捐赠者抱有感恩之心。而他自己也打算加入志友。

  无独有偶,55岁的徐光明,在提到自己时,总是说“我们”。他说,“现在的我是两个人的生命。”他告诉记者,去年2月21日因肝硬化接受了肝移植手术。2006年,因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到去年时他的肝硬化程度已非常严重,“整个肝部都是扭曲的”。徐光明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做了登记,直到去年2月,他接到了上海华山医院的电话,告诉他等到肝源了。“我只知道他是山东沂蒙人,36岁。”对于这个“无名”的捐赠者,徐光明心怀感激,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刘文华介绍,目前南京市注册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已达10000多人,涵盖中科院院士、将军、离退休干部、宗教界人士、工人、农民等各界人士。截至今年3月底,已实现遗体器官捐献2000多人,包括器官捐献 261人,捐献器官632个、眼角膜1000多片,使2500多位重病患者重获新生和重见光明。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由南京市十几位退休老同志积极倡导去世后无偿捐献遗体以供医学教学和科研之用,提倡“三不、两献、一育”。即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建墓土葬;捐遗体供医学研究、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2015年,南京市人大出台《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成为全国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三位一体”地方法规,其中对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的权益作了明确保障。

  今年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这份荣誉是南京志友们的骄傲,也是人文江苏、博爱南京城市文明进步的又一标志。

  通讯员 江笑笑

  见习记者 孙苏静

标签:捐献者;器官;遗体;捐献;南京;捐赠者;服务;今年;南京市;自己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