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州高新区力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打造创新“反应釜” 注入创新“催化剂”
2019-03-29 07: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雨薇 高坡  
1
听新闻

  3月16日,苏州市与南京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落户苏州高新区,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助力地方科技成果产业化。

  南大新校区落户,成了苏州人热议的话题,更让项目所在地苏州高新区兴奋不已。“只有把创新资源变成创新引擎,我们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说,南大新校区的到来,相当于给苏州高新区此前大力营造的“创新资源反应釜”里加入功能强劲的“催化剂”,必将激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加速创新成果变现,全面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努力,成功跻身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筚路蓝缕,苏州高新区决策者清醒认识到,创新驱动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科教资源相对匮乏的苏州高新区,必须在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生态的营造上保持恒心和定力。

  在这一发展思路下,集聚大院大所等高端资源,成为苏州高新区在过去10多年内锲而不舍的追求。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成功“牵手”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工研院、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超过100家。

  “我们这些年精心培育的创新土壤如何结出丰硕的产业化果实,是新时代转型发展的关键课题。”吴新明说,苏州高新区拥有的大院大所数量不少,但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密,转换应用不够,必须变创新“大势能”为发展“强动能”。

  3月初,苏州高新区成立高新技术产业转化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职责就是加快推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中心的使命就是确保全区优质创新资源集中到优质项目、企业上,撬动创新成果尽快落地。”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介绍,去年,苏州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苏州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已多年保持苏州市第一。

  大院大所是创新成果主产地,也是苏州高新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牛鼻子”所在。“苏州高新区为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非常好的创新土壤,激励考核体系也愈发完善,激励着我们积极孵化项目,在地方开花结果。”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董立户透露,研究院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仅一年多,已引进20个高水平研发团队,孵化落地12家产业化公司,签署54个产学研横向合作项目,实现合同收入4000余万元。无独有偶,浙大工研院落地以来联合企业共建12个研究中心和10个联合研发中心,校企合作成果已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不久前,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苏州鼎实共同研发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一举打破由发达国家长期垄断这类仪器中高端市场的格局。

  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落脚点在项目和企业。春节假期刚过,苏州高新区全区工作动员大会就将今年定为“项目加强年”,紧接着,长光华医梅里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项目等29个市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众多高品质现代产业类项目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苏州高新区明确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途汽车是省及苏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专业从事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落户苏州高新区已4年,这里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让该公司财务部部长高庆感触颇深。“他们真的很懂企业。我们刚落户时特别需要资金扶持,高新区就整合企业信用信息,组织银行和我们一起召开银企恳谈会,将前途汽车的项目贷款由2.8亿元一下子增加到6亿元。”如今,前途汽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城市电动跑车——前途K50已量产上市,后续5款量产车型已在研发试制中。

  3月22日,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大会提供的一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去年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同比增长50%;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431项,获批各级企业研发机构11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到94.75%;全年申请发明专利8626件,近90%来自企业,主要创新指标均在苏州三甲之列,创新动能的超强“变现”即在眼前。

  记者 陈雨薇 高坡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