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采茶婆婆”现象引发的忧虑: 不出十年,山上碧螺春没人采?
2019-03-28 20: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碧螺春茶采摘季节,十万采茶工从各地赶赴苏州吴中区洞庭东、西山。3月24日,记者在碧螺春原产地保护区金庭镇衙甪里村梅搪坞采访,恰遇当地茶农与采茶工起了争执。、

 
这半小筐青头,确实不象采的碧螺春,阿婆采了半天,严培珍气得要倒掉。丁蔚文摄

  村口山脚下,几个采茶工年龄都在70岁上下。“你们看,这些阿婆这么大年纪了,70多了,还上山采茶叶,采的茶叶马兰头一样粗啊,哪里是碧螺春啊!”茶农严小培把桑篮中的茶叶给村里人看,这小半篮青叶,采茶工采摘了半天。同村的严培珍也嚷了起来,“70多岁眼睛也看不清茶叶啦。我家里也摊上了两个,真气人啊”。

  村里茶农严士福抱怨道,中介只管按人头收钱,哪管采茶叶也有危险呢,碧螺春茶树都在山上,爬高下低,一个不小心跌一跤,一家人就跟着忙了,这个年纪,本山人做惯采茶叶的劳力也吃不消,何况外地人呢。阿婆告诉记者,她们是山东平谷人,在老家种地,没爬山采过茶叶,采茶很辛苦。

  严士福告诉记者,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老的老,小的小,没有壮劳力做农业了,采茶就一季,找外地工也不得已,以前年纪轻,今年估计劳动力紧张,不好找,近段几家外地工都是年纪大的,严小培家4个,两个70多岁,两个也超过65岁了,严培珍家两个外来工也70多岁。

  严士福说,不要说上山采茶叶,有的阿婆走路都要撑拐杖啦。用一个外地采茶工,茶农家每天要负担130元,还包吃包住,支付来回路费,平均每天超出150元,一季茶叶下来,光工钱要4、5千元,如有生病或意外伤亡,茶农损失就大了。

 
严培珍对阿婆说,你采的茶叶粗得象马兰头了。丁蔚文摄

  严培珍说得生气,要把阿婆采的茶叶倒掉,被严小培劝阻,两人商量了找中介换人。严培珍说,前几年采茶工都是盱眙、盐城的,今年都是河南、安徽、山东的, 65岁算年纪轻的,大部分70岁朝外,采茶慢,还要担心她们安全,“自家的孩子,不做了,要么回来吃,农业太苦,”,又自言自语 “农业上的事,不做有饭吃吗?”

  往年采访,没见过这么大年纪的外来工阿婆。记者很好奇,说到“采茶婆婆”,堂里村村支书陆建峰倒是不见怪,他家里今年请的采茶工也70多岁,每天工钱140元,但他担心,年老采茶工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隐患,每年都一定的比例跌伤、骨折、生病,去年墅里一采茶工意外死亡,茶农家赔偿了40多万。

  目前现状是,外来工出意外,哪家遇到哪家倒霉,陆建峰认为,应该想办法提前做到一定的规范或保险。

  据介绍,洞庭山碧螺春大多生长在崎岖的山上,采茶、拣片、杀青,所有环节都必须手工制作,劳动耗时耗力,以前生产队采茶都是年轻人、年纪大的采茶、拣叶片、炒茶分工,包产到户后也是一家做农活。

 
阿婆很委屈,我也尽力了。丁蔚文摄

  对于“采茶婆婆”现象,金庭镇茶叶协会会长周永明很忧虑,27日,他接待了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申报农业遗产项目组,调查碧螺春小叶茶资源,茶树管理等,该项目组针对洞庭两山碧螺春茶果间种,申报国家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因为国内只有洞庭碧螺春为茶果间种,目前,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已是国家非遗。

  洞庭碧螺春是江苏第一个国家原产地保护农产品,但周永明感觉传统农业产业越来越难做了,政府每年举办的洞庭山碧螺春文化节,有一班采茶姑娘穿了水乡服装,妖娆的采茶,拍照摄像热闹半天。

  实际情况是,现在年轻人不做农业,也做不来了,都外出打工,大都是老年人采茶。但一季碧螺春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茶叶长在山上哪里舍得不采呢?前几年还有年纪比较轻的外来工,现在这些地方经济也好了,只有年纪大的,照这样下去,本地人只有50-70岁的忙农业,外地的老年工,一年年更老,以后谁来做工?今年有老年工采茶不错了。

  洞庭山碧螺春,还是个体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太传统了。“不出十年,山上茶叶没人种了,也没人采了,要么打假出成效,真正保护好原产地品牌,正宗碧螺春与外地茶、机制茶价格拉开。就象机器刺绣与人工刺绣,农业有钱赚,才能吸引年轻人回乡,乡村才能振兴起来”,周永明说。

  事实上,由于近年人工价格高企,当地桔子、梅子等价格一路走低,洞庭两山群众介绍,当地一些果子成熟后无人采收,梅树等果树被大批贱价出售,卖到城里公园和景区,有的索性被果农砍伐。

  记者了解到,原先的西山万亩林屋梅海,梅花盛开时云蒸霞蔚,与苏州香雪海、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并称为四大梅海最美赏梅打卡地,而遗憾的是,今年的林屋梅海根本称不上海,而是一簇簇梅花,梅树已稀稀拉拉,尽管花很美,但梅海的称谓已经名不副实,记者在沈家场目睹了买到外地的梅树,十几棵小碗粗的梅树,盛开着梅花,每棵价格仅120-150元。

  当地果农吴金梅痛惜道,种了十几年,施肥管理心血花很多,采摘一工人工200元,梅子、桔子卖掉才50-150元,付不了人工钱,第二年不采了。

  据了解,当地洞庭红桔已被砍伐将尽,为保护洞庭红这个本地名品,地方政府每年发放补贴给果农,在公路旁的,每棵200-300元,保留一批作为乡村地方景观。

  难道洞庭山碧螺春茶,也将步洞庭红桔树、梅树的后尘?

  记者 丁蔚文

标签:碧螺春;阿婆;茶农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