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3月5日下午4时许,建邺区双闸街道新亭街与邺城路交叉口的书语堂内,传来阵阵读书声。领读的,是该街道新亭社区居民陈立。
去年三月,陈立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谋划开一家自己的书吧。“到社区咨询时,工作人员建议我成立和阅读相关的社会组织,‘书语堂’顺利注册并承接了区民政项目‘青葵屋计划’;为回馈社区,‘书语堂’每周二下午开设绘本公益课,培养社区小朋友们的阅读习惯。”陈立说。
挖掘社区居民资源、培育社区“自组织”只是新亭社区“借力”打造现代社区创新“组合拳”的一招。新亭社区去年3月成立,“新亭”一名源于李白诗句“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前期走访发现,新亭的居民普遍高收入、高学历,需求多元;与之相对的是,成立仅一年的全新社区,不仅社工人手不足,治理缺乏经验,连办公用房都要通过租赁解决。从人力到物力,社区各项资源都面临短缺。如何解决?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需求,只有‘借’资源,‘链’资源,才能在社区这个小‘螺蛳壳’里做出大道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玉梅说,现代社区是开放的、多元的、以人为本的社区,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社区治理就不能“闭门造车”。“向外,社区‘借力’辖区内海峡云谷产业园和园区内小微企业的资源为居民服务;向内,社区激发和挖掘有才能的居民,培养社团和社区‘自组织’”。
在海峡云谷产业园3栋一楼,2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划分成社区故事区、图书阅览区、活力运动区等不同区域,前来休闲的居民络绎不绝,去年,因人气旺盛,瑞幸咖啡也开进了大厅。
“这片新亭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场地并非社区自有,而是海峡云谷产业园与社区居民共享空间。单是300平方米的路演区域,租金就高达5000元每天,园区给社区使用则全部免费。”新亭社区副主任王涛介绍,产业园3号楼入驻了70余家中小企业,社区通过走访、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向园区企业宣讲南京及建邺区的创业、人才新政,“社区送服务,企业得实惠,园区聚人气,换得社区和产业园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借力”产业园区资源的同时,新亭社区也积极“链接”企业资源。本月初,社区在微信和QQ群里发布了雅集公益3月的插花课程,10分钟内报名人数已超过50人。“场地和材料有限,每堂课只能收30个学员,几乎每次课都有五六十人报名。”新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冯娟说,“课程太火爆,经常有居民盯着我问,为什么每次报名都报不上。”
雅集公益最初是一家从事茶、花、香道培训的小微文化企业。“每年房租、物业、租金等支出就将近30万,勉强收支平衡。”负责人黄依雨说,“公司有生存的需求,社区不少女性对茶艺和插花感兴趣,我和社区‘一拍即合’,在社区帮助下注册了专业社会组织,承接区妇联的微创投项目;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公司的口碑也口口相传,不少人为公司介绍业务,三八女神节的订单已排得满满当当。”
在新亭,还有更多的区域资源正“为我所用”。王玉梅介绍,社区与辖区内的鹤琴幼儿园合作,推出“活教育亲子营”;针对居民的法律需求,与园区的盈科律师事务所进行党支部共建;园区企业益福汽车保险销售公司多次走进社区,为居民解答汽车保险问题……
越来越多的新亭居民参与到社区共建中。“书语堂开始只有我一个人运营,如今社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居民纷纷加入书语堂,兼职为孩子们做经典文学作品导读。”陈立说。
社区从事外语培训的党员,邀请外教走进社区对社工进行语言培训;居民自我发起的篮球、摄影、舞蹈、书法等社团,集聚了一批批志同道合的兴趣爱好者;以党员、居民骨干为主体成立“情亲你我”红帽子志愿服务队,正在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平安巡防、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红色主力军作用……居民参与、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的格局在新亭正悄然形成。社区成立仅一年,就作为新时代江苏现代社区发展论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考察验收点,赢得各方点赞。
在新亭社区党群活动中心,随处可见“亭子”形状的标识。“亭子既代表‘新亭’,又像一个‘亲’字,寓意社区是居民的‘亲’诉港湾、‘亲’心伴侣、‘亲’情沃土。”王玉梅告诉记者,今年,社区还将重点打造小区“红色新亭家”项目,将网格管理下沉到单元楼栋,将社区微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真正在社区实现“相聚新亭下,海峡一家亲”。
记者 鹿 琳 本报通讯员 季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