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地盘虽小,实力冒尖——这是南京市白下高新区在业界的瞩目标签。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园区,其高质量发展指标综合排名却稳居“第一方阵”。记者近日走进白下高新区,看他们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和机制创新,吹动南京主城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
一区多园吹响改革“冲锋号”
秦淮区是全省面积最小的区(县),其主要产业平台——白下高新区占地面积2.29平方公里,又是我省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从高质量发展指标来看,2017年白下高新区在全省27个省级高新区里排第4位。“小身板”长成了“大块头”,目前园区整体入驻率已达89%,载体空间紧缺已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突破空间瓶颈?问题倒逼机制创新。2016年,秦淮区提出了“一区多园”的创新举措,以白下高新区为核心,实现中航科技城、1865创意园等多个都市产业园的联动发展。让白下高新区发挥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全区科技产业资源,促进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7年底,南京启动了全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15个高新园区,“一区多园”随即成为各区创新发展载体建设的主流模式。
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明确提出主城区要打造城市“硅巷”、发展“硅巷”经济。秦淮区早已探路冲锋。去年9月启动的“秦淮硅巷”计划,挖潜老城核心区的科教资源和创新空间。南航大、55所、金城集团等一批大院大所大企与政府携手,打破“围墙”共享资源,预计未来3-5年将改造、新建超过2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
白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仲金介绍,目前在手载体面积120万平方米,在建100万平方米。从体量上看,“秦淮硅巷”相当于“再造”一个白下高新区,为老城和园区的发展打破了天花板。
一个地标产业构筑“强磁场”
说起秦淮印象,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夫子庙、秦淮河、新街口……如今,“物联网”却成为产业版的“秦淮印象”。白下高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处处长熊茂林介绍,区里把物联网作为重要主导产业,成立秦淮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支持物联网产业研发、应用和服务及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白下高新作为物联网产业核心集聚区,肩负为全区“做嫁衣”的使命。2018年他们引进联通物联网总部,这一龙头项目选址不在园区,而是落户老城南门西地区。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地标项目的招商强磁场效应显现,在今年初的秦淮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一批物联网总部项目签约落户。联想懂的通信将投资1.5亿元在秦淮设立联想车联网全国总部。深圳和而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1.2亿元在宁设立辐射全球的物联网总部。美淼集团将投资1亿元在宁设立全国研发中心……联想物联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倪晓林说:“选择落户秦淮,就是因为秦淮区物联网产业集聚度高,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优惠政策是相对的,如今各地各区招商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最关键的是树什么旗帜,打造怎样的生态。”张仲金说,产业基础,生态营造和政府服务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目前,秦淮区共集聚物联网企业近100家,涉及物联网产业中的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及应用层,累计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51个。
秦淮区委书记林涛表示,下一步将突出产业地标打造,采取“产业链、生态圈、企业群”为重点的招商模式引进总部企业,着力招引一批能够形成主导产业生态链的龙头项目。
一条创新带激活“老城南”
放眼主城南,南部新城大校场地块“一张白纸好作画”,建设如火如荼。相比之下,应天高架下、宁芜铁路两侧的城南版块则显得“沉默”。这里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曾是近代军工摇篮、民族工业地标,如何焕发昔日荣光,促进城市修补、产业振兴?秦淮区提出打造“金陵智造创新带”——这一创新带西起晨光南厂区,沿原红花机场油库运输铁路线向东南延伸至大明路,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包括晨光南厂区、城南智慧总部基地、普天科技园、宏达客运地块、江苏无线电厂、大明路地块等多个已开发、待开发以及待转型地块资源。
“高新区融入主城区,不是单纯的招项目,搞经济,更应以实现区域的全面繁荣为核心追求。”白下高新区管委会金陵智造创新带工作处处长朱雪松说。他所在的处去年6月成立,负责牵头统筹这一片区发展,当下两大主要工作,加快载体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经过5年努力,这一片区有望释放近200万平方米载体空间,做好了将又是一个“白下高新”。
日前,原大校机场专用线改造为南部新城有轨电车的规划进行公示。这条电车,从晨光厂南厂区出发,贯穿南部新城核心区,新城老城一线牵。金陵智造创新带在产业上,将打造工业物联网和智能智造的研发创新平台,在城市功能上,将与南部新城有机串联,实现区域品质整体提升,未来前景令人期待。本报记者 仇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