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妈妈”自费赴大别山腹地支教四年 教出28名古筝十级“山娃娃”
2018-12-11 10:1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源源  
1
听新闻
 
拿到古筝十级证书后,孩子们与俞晓冬(第二排左七)在学校门口合影。 受访者供图

  12月2日,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学校里,28本绿底烫金字的古筝十级考级证书被送到了音乐教室。山里寒风刺骨,却挡不住孩子们眼里、脸上满溢的兴奋与笑容。

  同样笑容难掩的,还有孩子们的老师——来自南京的“古筝妈妈”俞晓冬。

  今年58岁的俞晓冬是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4年来,这位曾经的癌症病人自筹资金20多万元,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开办“山娃娃古筝班”,无偿对孩子进行古筝培训和音乐教育,历经艰辛,带出了28个古筝十级的“山娃娃”。

  “老师,能不能教我们弹琴?”

  2014年,抱着到山中休养的念头,俞晓冬带着古筝走进金寨,却不想自此将泠泠清音带进大别山。那天,小南京学校音乐教室里,俞晓冬一曲奏罢抬起头,看到的是山里纯朴孩子们如痴如醉的神情。

  “老师,能不能教我们弹琴?”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响起。

  “好啊,没问题,只要你们愿意学。”俞晓冬痛快地答应了下来。面对那一双双澈亮的眼睛,她全然忘记了自己“休养”的本意,也全然忘记了自己曾是个癌症病人,左肺下半部完全切除,劳累不得。回到南京后,俞晓冬推掉了付费上课的学生们,又拿出20多万元积蓄买古筝、买谱架和琴弦、弹片,一趟趟运进山里,赶赴与“山娃娃”们的音乐之约。

  自此,大别山深处,古筝琴声悠悠。

  只要俞晓冬在,小南京学校里就一定会传出悦耳如清泉流淌的古筝声。她教孩子们乐理;用手势和演唱旋律为孩子们指挥乐曲、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她讲电影《闪闪的红星》,讲由此改编而来的《映山红组曲》演奏要领。

  一年365天,俞晓冬会在金寨至少待上150天。大别山里的冬天寒风刺骨,昨天,当记者拨通俞晓冬的电话时,那一头传来的沙哑声音还伴着咳嗽:“实在不好意思,我这两天感冒了……”

  有多少爱,就能克服多少艰难

  俞晓冬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去金寨路上的狼狈。缺乏支教经验,她临出门才突然意识到忘了带教材,急忙拎了两大捆书在手上。

  下出租车,进火车站,俞晓冬站在A1检票口,拎着两个箱子、两捆教材,望着自己手中火车票上的“检票口A22”字样,不知如何是好。

  “我也不好意思向人求助,就自己拎着东西一步一步挪,火车又快开了,真的是又着急又无助……”俞晓冬回忆说,好不容易坐定,她突然听到有个陌生的声音喊“俞晓冬”,她本能地答应了一声。

  “你的身份证掉了。”对方一边说着一边把身份证递了过来。

  看着手里的证件,想着这一路的手足无措,俞晓冬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当时还在心里嘲笑自己,怎么那么没出息,自己决定的事情,第一次就做不好。”她说。

  “出师”不利,并没有影响到俞晓冬的送教之路。

  4年来,她一次次在南京与金寨间往返,逢年过节高铁票紧张,她就买站票,买到附近的六安、合肥再中转,单程要花上4个多小时。

  每次去金寨,她都会把自己的两个行李箱装得满满当当,里面有琴弦乐谱,也有带给孩子们的牙刷、帽子、手套、铅笔……金寨火车站里没有电梯,俞晓冬就拖着行李箱一步一个台阶挪。

  她白天上课,晚上一个人住在学校的综合楼里。山里蚊虫多,被咬一口就是二三十天消不下去的红肿;住宿的条件自然跟南京的家中没法比,有时还会遇上断水断电;还有的时候,她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只能靠服用安眠药才能睡上一小会。

  有多少爱,就能克服多少艰难。再苦再累,她舍不得那些“山娃娃”。那些在阳光下眼睛明亮、笑容温暖的孩子们;那些会扑上来抱着她,用脆生生的声音大喊“俞妈妈”的孩子们;那些听说“俞妈妈”得过癌症后一个个哭成泪人儿的孩子们;那些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我永远爱你”的孩子们。

  拥抱每一个参赛孩子:“宝贝,别怕!”

  “俞妈妈”的付出,给孩子们带去的是不一样的陪伴和成长。

  12月1日,六安市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俞晓冬带着江紫璇、程博菲两个孩子从金寨县梅山镇出发参赛。当天大雾,高速封闭,原本1个小时的路程变成了2个多小时,蜿蜒山路让孩子们开始晕车呕吐。这时,俞晓冬又接到电话,询问参赛选手为何还未到场。原来因为对方通知错误,孩子们一直以为下午进行的比赛,其实是在上午。

  那是一场十分尴尬的比赛。俞晓冬带着孩子赶到赛场时,其他选手的演奏都已结束,还有一架古筝在另一辆车上尚未送到,2个选手只能共用一架古筝、一副拨片、一双鞋子……忙乱之中,俞晓冬依然冷静地蹲在地上为古筝调音,又把孩子们依次送到台口,拥抱着她们说:“宝贝,别怕!”

  那也是一场泪水与喜悦并存的比赛。初次独奏的孩子们泪洒舞台,俞晓冬也红了眼眶;在这场由7个区县参加、角逐6名获奖者的市级比赛里,代表金寨县的两个孩子双双获奖。

  过去4年,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俞晓冬把自己当成了“山里人”,就这样陪伴着小南京学校里的孩子们,还培养了几位热爱古筝的青年教师。这是她父亲当年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如今也是俞晓冬用艺术引领“山娃娃”们前行的地方,这番引领的此岸是现实、是困境、是艰难,彼岸则是爱、是温暖、是“山娃娃”们充满期待的未来。

  本报记者 张源源

标签:古筝;孩子;俞晓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