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桥头堡上红旗“随风飘扬”、工农兵群雕上每个人都栩栩如生、299盏玉兰灯面貌一新,经过两年多的大修,经过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路灯人的妙笔生花,夜幕下的南京长江大桥宛如一条熠熠发光的巨龙,横亘在长江之上。
镶嵌8颗灯珠
299盏玉兰灯 既美观又实用
时隔两年多,南京长江大桥即将与我们再相见!这一次,我们所见的大桥不仅保留了她原有的厚重历史,更有无数设计师、建筑师为她注入的新时代特色。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仲永 胡亮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再见玉兰灯,灯柱还是那个灯柱,灯罩依旧是那个灯罩,但在展示她的雍容华贵之余,更兼顾了对整个大桥路面的照明,而赋予她既美观又实用功能的,是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设计师们创新性的设计——灯托上镶嵌了8颗LED灯珠。
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总工办工程师、大桥项目技术负责人王鹏展介绍说,仅在玉兰灯照明方式上前后就经过了N多轮的讨论验证,并最终产生了三个方案。最后在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东南大学文物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出了最终方案:顺着原有灯托上的花盆,外圈8颗3瓦的LED灯珠,并内嵌6颗2瓦的灯珠,一套共156瓦,而原先所使用的高压钠灯一套就是750瓦。对于照明效果,原来的玉兰灯由于是向上漫发射,实现路面照度仅有3勒克斯,而镶嵌了LED灯珠之后的玉兰灯,现场实测的照度平均达到了25-30勒克斯,完全满足了照明需求。换句大家听得懂的话,就是耗能降低80%,亮度提高10倍。一套玉兰灯上的32颗LED灯珠可不是随便镶上去的,每个灯珠投射的角度都不同,经无数次的实验才实现了对路面照度的最大化。这里凝结了南京城管局路灯管理处设计师们巨大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人员还为玉兰灯赋予了最先进的单灯控制系统。“每盏灯都能通过4G与控制中心联系,只要有故障控制中心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通过单灯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夜间节能操作,这样就能实现故障的精准修复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王鹏展说。
四层涂层
混凝土灯杆强度增加 又经久耐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玉兰灯的发光照明外,对于混凝土灯杆的维修保养更为繁复。因为南京长江大桥是不可移动文物,这就要求灯杆不能更换,更不能因为出新而掩盖原先的混凝土本色,甚至是每个灯杆的位置都不能有变化。
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江北建管中心的项目负责人臧玉庆介绍,拆除玉兰灯是排在最前面的,因为正式开始维修需要借用隔离公路桥与铁路桥之间的防护棚架,而拆玉兰灯是搭设防护棚架的先决条件。“当时已是天寒地冻,大桥上更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为保证大桥的整体进度,工人师傅们一天三班倒,只用了半个月就把299盏玉兰花路灯一一编号,记录下原有的安装位置,拆解成路灯杆、基座、灯架等部分,运送到专门为修缮玉兰花路灯而设置的仓库中。”
在修复玉兰灯灯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修旧如旧,所有的路灯杆需要喷涂3遍纳米级硅酸盐混凝土养护修复增强一体剂。最后,再对表面刷一层无机硅憎水剂。所有这四层增强剂和憎水剂全部是无色透明的,如此才能在提高混凝土路灯杆的表面结构强度和结构耐久性的同时不改变路灯杆的原貌。
记者还了解到,此前的玉兰灯采用的是八边形基座护罩,这一外形在修缮中得到延续,不过,为了让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更加方便、安全,基座护罩直径由原来的52厘米缩小到了47厘米。
光影效果
桥头堡上红旗 无风也能飘扬
南京长江大桥上最显著的标志要数南北桥头堡上的红旗了,经过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设计师们巧妙勾勒和最新表现手法的运用,红旗在光影之中“随风飘扬”。
据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亮化最早始于1970年,当时只是用了白炽灯,到1989年运用了泛光灯,2005年又用到了点光源对旗帜进行了勾勒。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江北建管中心王兆犊告诉记者,这次大桥全面维修出新,针对桥头堡上的红旗,设计师们采用了光影艺术手法,利用光影的流动,实现了红旗的飘动效果。“另外金穗和旗杆部分我们用了黄色的洗墙灯进行烘托,让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的桥头堡成为了整个大桥最为浓墨重彩的亮点。”作为桥头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农兵群雕的亮化也倾注了设计施工人员的巨大心血。为让群雕上每个人物的面部细节都有所表现,设计施工人员通过精确计算投光灯的光束角度,实现了群雕人物细节的体现。
长江大桥下面的铁路桥和桥墩均同步进行了亮化,“铁路桥和桥墩部分的亮化工作,最大的难点是时间,因为有列车通行,每天仅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窗口期,我们只能利用这点时间来施工。” 王兆犊说,整个铁路桥钢桁架用了投光灯392套,桥墩用了洗墙灯1602套、点光源22950套、投光灯144套,通过灯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交融互动,实现了桥体与江面的交相辉映,也让整个铁路桥在夜幕中显得晶莹剔透。王兆犊还透露,桥墩部分的亮化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图案动态变化,一如南京明城墙各大城门上的图案变换。
市民看大桥亮化
他和初恋女友 第一次约会就在大桥
“说到大桥我有两个难忘的经历,一个是1968年建长江大桥,另一个是我和初恋女友第一次约会就在大桥上。”今年65岁的余闻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退休在家,之前在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工作。
对于南京长江大桥即将通车,余闻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大桥情”,1968年当时还在上中学的余闻并没有想到能参与长江大桥的建设。但有次学校挑选30名个头比较高、身体比较强壮的男同学到南京长江大桥上体验劳动,余闻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只是上来体验,劳动了一个多小时,但这份经历自己一直记得,回去后同学们都很羡慕,就是现在自己也经常拿出来说说。
第二个难忘的经历,是他的初恋。当时已是1972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她家就住在建宁路,双方见面后觉得还可以,余闻就正式约她出来见面,当时见面的地方就在南京长江大桥,后来两人见面约会的地方很多次都是在这里,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这也是自己一段美好的回忆。
现在再看看这“整容”过后的南京长江大桥,比以前更加美丽了,路面比以前的整洁,灯也比以前的亮,大桥作为南京的一宝,每个南京人都应该好好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