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中吴要辅 绘就千里运河风情图
2018-08-10 07:2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于锋 林惠虹 熊越  
1
听新闻

  《红楼梦》最后一回,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在“毗陵驿”拜别父亲贾政,从此杳无踪迹。毗陵,常州的古称,“毗陵驿”就坐落于常州西门古运河北岸,是这座古城众多大运河遗迹中的一处。

  《红楼梦》中“白茫茫一片旷野”的毗陵驿一带,如今是常州最热闹繁华的市廛商肆。枕着奔流不息的运河水,两岸的舣舟亭、文笔塔、天宁寺、毗陵驿、文亨桥、西瀛里城墙等文化遗产与运河五号、民元里1号、南港码头创意街区等相映成趣,谱写着一曲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汇融合的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篇章。

  2500年,江南运河流淌悠久文脉

  8月3日,台风“云雀”登陆上海,给江南带来急风骤雨。这一天,记者来到常州城西古运河与明运河交汇处的东坡公园。风雨中,这座建在大运河小岛上的公园格外清丽可人。广济桥堍,翠竹掩映下,北宋诗人苏东坡的雕塑捋须颔首,似在构思吟诵大运河的诗句。

  “运河沿线城市有很多,但苏东坡却对常州情有独钟。”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专家组组长邵志强介绍,苏东坡一生十余次由水路舟行大运河来到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藤花旧馆。

  苏轼去世后,常州人在其泊舟之处建“舣舟亭”纪念,千年未曾更易。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江南,多次在这里的御码头舍舟登岸,题写匾额纪念东坡居士。东坡公园正是以舣舟亭为核心打造的大运河景点,被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考察团赞誉为“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

  由奔牛九里入境,至横林古槐滩出境,45.8公里的大运河常州段沿岸,类似东坡公园的遗迹比比皆是,水工设施、历史街区、工业遗存、私家园林、桥梁津渡、寺塔经幢……构成一部从江南运河“生长”为京杭大运河的生动历史。

  据统计,常州大运河沿线有水利工程遗产、聚落遗产、其他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计5类163项,形成以青果巷为代表的街巷文化、以唐氏八宅为代表的名宅文化、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运河五号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文化等多种形态。

  “常州大运河是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运河中唯一连江通湖的河段,是运河穿越主城、城河相依的典型代表。”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如此概括常州在运河沿岸城市中所占的独特地位。

  奔牛,运河边的千年古镇,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所在地。“‘奔牛’二字也因大运河而生。”邵志强介绍,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江南运河,由苏州望亭至常州奔牛,经孟渎入长江。吴王从此可以率水军北上,进窥中原,图谋霸业。

  “奔牛闸曾是江南运河入江第一河口,其重要性可与淮安清江闸相比。”邵志强如此描绘当年船过奔牛闸的景象,由于奔牛地处宁镇高地和苏南平原分界线,地势高低有差,船过奔牛闸,需将货物卸下,再用八头牛齐拉才能通过。

  唐代来自日本的遣唐使、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此淹留,目睹这一奇景。南宋陆游两次撰写《奔牛闸记》,为后人留下了奔牛珍贵的水工资料。在不久的将来,古奔牛闸将变身为一座高端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宜游的运河特色文化小镇。

  在常州诸多大运河文化遗产中,红色文化尤其引人注目。近代革命风起云涌中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史良和李公朴,都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常州人,故居亦都坐落在运河两岸。运河边的红梅阁见证了瞿秋白和张太雷早期的足迹,他们常在这里读书吟诗,探讨革命道理。

  书香盈巷才人出,枕河人家数百年

  大运河迤逦蜿蜒,常州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形成“三河并城”“三河四城”的景观。古运河、明运河、新运河平行于市区,蔚为壮观。

  城水相依,人水相亲。常州人把运河看作自己的母亲河。“老常州人嘴里,不论长短宽窄,所有的河都是小河,只有大运河才算大河,我们直接将运河称为‘大河’!”邵志强脑海中保留着对大运河的温馨记忆:小时候调皮,偷偷到运河里游泳,回家后不敢对大人说。奶奶用手指甲在孩子们的胳膊上一划,一道白印子显露出来,奶奶就知道你撒了谎:这是“大河水”在身上留下的印记。

  每一个老常州人都有一段“大运河情结”。常州民俗学会会长季全保用画笔来安放这份化不开的情感。走进他的画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的、画案上摆放的,满都是展现大运河和常州古城题材的画作。

  “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文字、图画、声音留住一个老常州!”为了这份情感,季全保跑到美国,从凤凰城博物馆复制了原大写真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画卷中,运河边常州府的通景令他爱不释手,时时把玩摩挲。

  为了“存储”记忆中的“大河”,季全保花费数年时间,创作一幅长达20米的常州运河风情图。这幅还未最终杀青的“运河版《清明上河图》”中,共画了近千座粉墙黛瓦的江南店铺和民居,数十座横跨运河的桥梁,千名运河边的市井人物。“这些都是我童年的鲜活记忆”,为了表现得更为准确,季全保做了大量的考证,“我采访了840多家老店铺的后人,拍摄了5000多张常州老运河的影像资料。”

  55岁的公务员崔勇志愿从事大运河保护已有20多年。近几年,他发表大量文章,呼吁河湖保护,开展运河水上旅游,建立常州运河博物馆,开辟运河两岸“慢行游”系统。像他这样的“运河迷”,在常州还有很多。

  大运河滋养了一代代常州人,无数杰出人物伴着运河悠长的橹桨欸乃声成长。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小巷深处幽幽。青果巷,东起和平北路,西至南大街,走向几乎与大运河平行。历史上,由于紧邻运河,这里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旧有“千果巷”之名。明万历年间运河改道后,这里由繁华的运河商市变为名宦巨绅聚居之地。

  青果巷粉墙黛瓦,高墙深院,五百米的小巷一眼就能望到头,但明清两代这里竟走出近百名进士;近代和现代又走出了几十位享誉中外的著名人物:明代抗倭英雄唐荆川、实业家盛宣怀、小说家李伯元、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国学大师赵元任、语言学家周有光等等。

  书香盈巷才人出,枕河人家数百年。如此之多的名人来自运河边同一条巷子,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来到今天的青果巷历史街区,记者看到,赵元任、汤贻汾、史良、周有光等名人的故居保存完好,散发着古朴的沧桑韵味,“五横三纵”的街巷肌理,依然清晰可辨。

  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苏刚介绍,即将开街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将以多元化的文化展示形式为载体,营建文商旅综合空间,展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引入以非遗、老字号为代表的文化业态,引入消费者青睐且富有特色的零售、餐馆、民宿等商业形态,打造出常州的“城市会客厅”。

  活化工业遗产,打造一条创意运河

  常州西门外运河边,有一片占地面积将近3.7万平方米的老厂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的大门依然保留,“恒源畅染织厂”六个大字透露着它的前生:这里最初是建于1930年代的一家民族工商业染织厂,后来成为常州市第五毛纺织厂。如今,古运河畔老工厂化茧成蝶,变身“常州文化新码头”:这里是龙城最具时尚气息的地标——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走进“运河五号”,记者看到,昔日的厂房、仓库、水塔、办公楼、锅炉房变成设计工作室、文艺沙龙、展示空间、清新茶室和时尚酒吧,每天都有常州本地年轻人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街区内的全国首家活字印刷体验馆“时光印记”内,一群来自武汉的孩子埋头忙着找字模、排版、印刷。“时光印记”负责人宰小玲告诉记者,他们致力留存和再现传统技艺,为的是让来到这里的孩子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体验这项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迷人魅力。

  常州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由于大运河带来的便利交通,近代以后,大成厂、大明厂、厚生厂、戚机厂、恒源畅厂等民族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在运河两岸涌现。活化工业遗产,带动中小型工业遗产活化转型的集群式发展,“运河五号”在这方面做了示范性尝试。

  “运河五号”总经理赵洪波介绍,建成于2009年的“运河五号”是在原第五毛纺织厂基础上,以“保护、利用、再生”的理念进行建设。“我们地处运河边,前身是‘第五毛纺织厂’,‘运河五号’的名字凝练地概括了街区这两大特性。”运河五号定位“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常台合作”四大主题,引进环艺、视觉、画廊、摄影工作室等不同类型文化、艺术、创意公司60多家,每年举办书画艺术、摄影艺术展览、创意市集、论坛讲演、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等各种活动,为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别具一格的平台。

  为了给常州人留下一座触摸历史、寻找乡愁的精神家园,“运河五号”街区内还建有大运河记忆馆、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大量图片和实物定格了“常州运河往事”。在“运河五号”的示范影响效应下,运河边的国光厂、矿机厂、航仪厂和福源米厂等一批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也已初具规模,蓄势待发。

  将大运河常州段打造成承载记忆的历史风貌带、城市窗口的文化风情带、全民共享的亲水休闲带、绿色环保的生态示范带、品质提升的创意产业带,是当下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内容。常州正积极在运河沿线合理规划创意产业布局,重点扶持运河五号、民元里1号、南港码头、新博智汇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利用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厂房打造众创空间、文创街区等发展载体,发展数字网游、非遗工艺、文化演艺、工业设计等文化产业新业态。

  中吴要辅、八邑名都,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常州正焕发出更多令人惊叹的活力。“我们将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全民共享与永续传承,让大运河成为常州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徐光辉表示。

  本报记者 于锋

  实习生 林惠虹 熊越

  (“行走运河11城”由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

标签:常州;大运河;运河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