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来水、空调,到智能手机、无线网……这些人类工业文明和信息化的成果,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享用。在南京,就有一群户外爱好者,宁愿暂时“脱离”文明,去大自然中感受人类作为生物个体的脆弱与渺小。南京市民丁进是南京最早的驴友之一,虽然户外是一项小众运动,并不适合所有群体,但他向扬子晚报读者分享的经历与感受,却足以让人受益。
扬子晚报记者张可
山谷中与“晨昏线”赛跑,体会“夸父”的壮怀
1998年,丁进和朋友组建了“南京野外活动俱乐部”,这不仅是南京、更是华东地区最早的户外俱乐部。俱乐部的驴友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暂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愿望。他们去得最多的,是安徽、浙江、江西的山区和自然保护区。
春天百花,中秋圆月,夏天的凉风,冬天的白雪。在山中,四时美景分明,令人陶醉。“雪里尖满山洁白的山茶花,大会山的空谷幽兰……在那些没有开发、人迹罕至的地方野营,往往会给人惊喜,我们甚至可以为眼前的一座座山峰命名。”
有这样一副景象令丁进至今难忘。每当傍晚,夕阳在山谷中渐渐落下,由于重峦叠嶂,阳光在山坡上留下了清晰的“晨昏线”,上面是亮的、下面是暗——就是杜甫《望岳》中“阴阳割昏晓”所描绘的场景。由于阳光渐渐下坠,这条“晨昏线”在一点点上移,将更多的山体纳入灰暗中。丁进和伙伴们会尝试追逐“晨昏线”,避免被灰暗吞没。当然,每次都没有太阳跑得快。“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或许他就是这样追逐太阳的,而我们正在遵循着神话人物的足迹,重演这种古老而又神圣的行为。”
曾在老山迷路22小时,下山后一分钟吞4个肉包
户外运动当然不全是“美好”,更多的是荒野求生的挑战。丁进告诉记者,在山里最重要的就是辨别方向。密林之间,做记号、指南针,这些方法并不能保证你能找到来时的路。任何电子地图也不再灵光,最可靠的导航方式就是请当地人做向导。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唯一管用的通讯工具就是对讲机。一旦和大部队失散了,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哪儿也别去,耐心原地等待救援。
有一年12月,寒冬腊月之际,丁进和驴友们去南京浦口的老山就真的迷路了。在老山的最高峰大刺峰,丁进一行人迷路了。在山中整整待了一夜。“大刺峰名副其实,山上荆棘丛生,全是刺。又冷又饿。”直到次日天亮后,见到山下来接应的朋友。此时,大家已经22个小时没吃东西了。丁进清楚地记得,下山后他1分钟就吞下了4个肉包子。
在户外吃饭,既是挑战也是乐趣。最初丁进只带压缩饼干,后来有经验了,越吃越好——在上山前最后一个村庄,驴友们买好米饭、香肠,把香肠埋在饭里面。到了山上,用酒精锅、卡式炉将饭蒸熟,让油脂和肉香将米饭浸润,咬上一口再配上黄瓜。或许平时这些令人提不起胃口,但在山野中困乏饥渴之时,就是人间至味。
“帐篷人数之谜”至今未解,他以此创作小说获了奖
户外的经历也给丁进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在安徽清凉峰山区的百丈岩附近,一次临近傍晚,天色渐暗,丁进和驴友们准备宿营,就在此时他们遇到了另一拨户外运动的驴友们。“对方有4个人,我们两拨人宿营的地方相距只有十几米,各自睡各自的帐篷。但第二天清晨大家出发时,看到对方帐篷里只有3个人出来。由于双方素不相识,也没有跑过去问,但一路上越想越不对劲,甚至有点毛骨悚然。问问同行的人,有的说对方是4个人,有的说本来就是3个人,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题。”此行之后,丁进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一篇悬疑小说《百丈岩的黑色记忆》,还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入围奖。现在在南京本地的网络论坛上,还能搜索到其他网友分享的这篇作品。
感悟
户外运动让人
变得更加友善与开朗
丁进觉得,户外运动的经历,最大的影响就是让自己形成了安贫乐道的观念。一次在安徽的山中,当时整个团队面临食物短缺、饮水缺乏的情况。他和另外一名驴友自告奋勇,从宿营地出发寻找水源。当他们发现一个十几厘米宽的泉眼时,两个人掩饰不住狂喜,激动得热烈拥抱。“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能有多少机会,能让我们这样像孩子一样喜悦?”丁进不无感慨地说。
另一次在安徽石台,丁进在涉水跨过瀑布时,不慎从近10米的瀑布上掉了下去。好在领队的当地向导有经验,用一根绳子拴在大树干上,再把另一头扔给丁进,一点点把他拉上来。“没有经历过挫折、痛苦和流泪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在户外经历遭遇的种种磨难和遇险,也给我的性格注入了友善、开朗。”
这两年,丁进热衷的一项业余活动就是对南京周边抗战碉堡遗址进行民间文物调查。例如他和其他民间学者共同申请的西山抗战碉堡群,已经被文物部门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丁进告诉记者,由于具有充足的户外运动经历,所以在南京周边的野山、田埂、山丘上探索,“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他解释说,当对自然环境比较了解后,能够很敏感地发现、辨别出人工痕迹,这就为寻找当年的防御工事提供了很多帮助。再加上充分的史料积累,所以屡次能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