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稻+麦”不如“稻+虾”赚钱多 精明“粮王”变身“龙虾司令”
2018-05-17 07: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新法  
1
听新闻

  站在溧阳市社渚镇西面的河堤上放眼眺望,金黄色的麦浪望不到边。这5000多亩麦子都是“常州粮王”汤芳伢种的,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开镰收割了。5月15日,记者找到老汤,了解这位种了25年粮食的“全国种粮大户”,为何当起“龙虾司令”。

  一见面,老汤就说,挖掘机都已进场了,麦子一收,稻子播下前,他准备在526亩田里挖渠养小龙虾。

  “脑筋终于转过来了?”记者问。

  “再不调整就真的来不及了!”老汤说,前几年连续遭遇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价格也不理想,加上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要是再“死种田”,经济效益不会高到哪儿去。

  “养龙虾要技术,你懂得这些技术吗?”记者问。

  “我现在已经是半个专家了!”一提到龙虾,老汤顿时兴奋起来。去年他拿出50亩地试养龙虾,结果效益比种粮好很多。今年打算大规模养虾后,他准备去沭阳购买龙虾苗。3月初,他在去年养过的龙虾塘边转,猛然发现有很多虾苗,开始只有米粒大,到4月10日再去看时,拨开塘里的水草,看到里面密密麻麻全是龙虾苗,而且相邻的5亩田里也爬满虾苗。他高兴坏了,“买虾苗每亩要1000多元,总共要五六十万元,现在这笔钱全省下了!”

  此后的个把月里,老汤没事就去向龙虾养殖大户取经,跑了安徽省郎溪县的五六个养殖场,还去了张家港、沭阳,只要听说哪里有养龙虾技术好的人,他就赶过去请教。没事时,老汤就在虾塘边转悠,观察龙虾的生长习性。

  5月初,龙虾开始收捕。一天清早,老汤刚赶到虾塘边时就看到,水面上浮了一层死虾,一下子傻了眼。接下来几天,塘里继续出现大量死虾,捞上来足有2吨左右。他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有人投毒了”?可一转念“还是先请教专家吧”。正好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小龙虾专家唐建清在溧阳,老汤通过溧阳市农林局请来唐建清。唐建清到塘口一看,就问老汤:龙虾捕捞过了吗?是不是把个头大的拿去卖了、把个头小的放回塘里了?老汤称是。

  “这就坏事了!”唐建清告诉老汤,龙虾塘里养殖密度比较大,龙虾有地盘意识,一旦被捕捞后,地盘就迅速被别的龙虾占领。如果将捕捞的虾重新放回去,为了争地盘,龙虾会自相残杀,被咬伤的龙虾伤口会感染病菌,病菌迅速在水体里传播,就会出现大量死虾。“千万记住,4月20日以后捕捞起来后的龙虾,绝对不能再放回塘里,可以放到龙虾密度低的沟渠里。死虾要抓紧深埋处理,以防病菌传播。”

  听了专家的指点后,老汤留了个心。一次,他在塘边放了地笼,大半天后就有上百只龙虾钻进地笼。把它们再倒回塘里时,他发现这些龙虾都不敢下水,而是惊慌失措地倒着退缩进泥洞。“小龙虾其实蛮聪明的,估计到下水后会有一场恶斗,它们就死活不下水。”

  即使出现大量死虾,龙虾的产量仍然不错。5月初以来的半个月里,老汤60亩虾塘捞起的龙虾卖了4.5万元,去掉1.5万元人力成本和饲料成本,每亩赚了500元,超过往年种一季稻、一季麦的亩均纯效益。“关键是塘里仍有很多龙虾,还可以卖很多钱,而且销售根本不成问题,都是有人到田头来收购的。”老汤说,摸索了一段时间后,他对龙虾养殖技术越来越自信,准备大规模进行稻虾共作。

  说话间,上兴镇东塘村种粮大户徐光新来找老汤。四十出头的徐光新,2013年起流转1600亩地种粮,由于土地多数是复垦地,地力不足,加上自然灾害原因,这几年亏损上百万元。去年起,他在稻田套养70亩龙虾,今年扩大到300亩。这段时间,他每天傍晚在宽渠边放些地笼,第二天早上去收时,3米长的地笼变成一条条“棍子”,里面全是龙虾,三个人才抬得动!“我去年养的龙虾,稻子除外,亩均纯收益1000元,今年肯定会更高。”

  听说徐光新那里没有死虾,老汤赶紧求教。徐光新说,养龙虾的水质不能太清,水质太清,说明水里没营养成分,水必须有点浑,怎么能让清水变得浑一点?除投放饲料以外,还得种点水花生、水葫芦,再投点有机肥,这样水就肥了,龙虾长得快,还不大会得病。

  “我来找你商量能不能把产业链做长。”徐光新对老汤说。

  “你有什么想法呢?”老汤问他。

  “你看,溧阳城里有多少家龙虾店,家家生意好得不得了。”徐光新说,“经纪人到田头收购龙虾,个头最大的,也不过四十来块一斤,这几天跌到二十来块了。可是,人家店里烧好的龙虾,一斤卖到100元。我们能不能开家龙虾店?”

  老汤一听,一拍脑袋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我在城里租了个门面,本来想做别的生意,那就改成龙虾店吧。我们自己养龙虾,自己卖成品,赚的肯定比现在多多了!”

  记者 朱新法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