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我幸福
中国江苏网讯 “孝是可以共担和传递的,我乐意做入院老人的编外女儿,为他们尽孝。”陈国茹踏入老年人临终关怀这一行时,已经46岁了。她创办的好苏嫂临终关怀托老院,到今年已接收护理了500多位老人。
出生于扬州市江都区农村的陈国茹,1995年进城成了一个打工妹。8年前的一天,陈国茹突然获悉,家乡的母亲病重急需人照料。远在徐州工作的她,希望能在老家找一个照顾老人的地方,但失望的是,正规养老机构没有一家愿意接收病重的老人。陈国茹两地奔波,母亲最终还是在病痛中离去。由此,陈国茹想到,有多少老人像母亲一样需要得到照顾?如果能有一家临终关怀机构能让老人安然走完人生该有多好?料理完母亲的后事,陈国茹的这个想法愈加强烈:“没人做,我来做。”
2012年,陈国茹辞掉工作回到江都,投资兴建好苏嫂托老院,专营临终关怀,同时也为重症、瘫痪、痴呆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
91岁的老太太朱玉孪入住托老院时,亲人只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养女,因为工作繁忙且分隔两地,照料老人的事情,都委托给了陈国茹。端茶送水、洗漱服侍,陈国茹把老人当作自己的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入院不久,朱玉孪就拉住陈国茹的手说:“闺女,我就住这儿,至死都不走了。”第二年,老人去世的前一个晚上,陈国茹依偎在老人身旁,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老人弥留之际,用极其微弱的声音,留下一句:“闺女谢谢你!”老人走后,陈国茹为老人穿戴整齐,送到殡仪馆。老人的养女赶到时,看到养母衣着清爽、神态安详,当着众人的面,她一跪养母,感谢养育之恩;二跪陈国茹,感谢她给予的悉心照料。
为办好临终托老院,已经50多岁的陈国茹报名参加了大专层次的经济管理班学习。同时,学习营养师及育婴师的技能,为的是让老人吃上营养餐。临终关怀工作既苦又累,在托老院工作的都是五六十岁的农民工。陈国茹凭着过去打工做家政积累的经验加上刻苦自学,以孝道为文化基础,制定了护工守则,规范护工言行。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陈国茹常常先是自己上阵做护理示范。现在在院老人维持在130余名左右。
照顾老人,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让陈国茹感到内心的安慰和满足。五年前,陈国茹毅然将在上海打拼的儿子和准媳妇劝了回来,共同经营临终关怀托老院,并在托老院为他俩举办了婚礼。
在给老人带来晚年幸福的同时,陈国茹一家人也给自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本报记者 张 晨
本报通讯员 江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