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四中有个同命相怜的“兄弟”——原南京四中老教师诉说“失校之痛”
2018-04-29 07:17: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两位退休教师讲述失校之痛

  4月26日、27日,现代快报有关镇江四中被撤销的两篇报道发布后,不仅在镇江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南京也引发很多人关注。4月28日,两位原南京四中退休老教师,风尘仆仆地来到现代快报,向记者诉说南京四中被撤后的“失校之痛”,希望能够“恢复四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邱骅悦 文/摄

  当初学校传要撤销,他还不相信

  79岁的洪义退休前是前南京四中语文老师,一见到记者,他便激动地提高嗓门,“终于有人写这种事了,我们有希望了。”

  “镇江四中被撤销前有公示,有媒体报道,有校友写联名信反映情况……这些我们南京四中都没有,一夜间,南京四中校名就被抹掉了。”洪义说,他是在看到现代快报镇江四中被撤相关报道后,特意赶到报社来的。他也想说说当年撤校的事,因为这些年放在心里憋得慌。

  洪义告诉记者,他1987年调到南京四中,勤勤恳恳教了12年书于1999年退休。由于家住龙蟠里——也就是南京四中附近,洪义在退休后经常会回到校园里看看。“每次路过四中校门,我都停下脚步,听听里面的读书声,有时还会约一些老同事老朋友一起回学校看看。”洪义直言,四中是他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

  2009年是南京四中建校80周年,在回学校参加校庆活动后不久,就有传言说四中将被合并,洪义当时还认为不太可能。直到2016年5月,看到报纸报道说南京二十九中正式搬迁到四中所在的龙蟠里校区,他才明白四中真的“没有”了。他感到非常不解,便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上发帖质问:为何要合并撤校?实施前为什么没有公示?心情愤懑的他,还在帖子中附了一首诗《哭四中》。

  马恩惠今年76岁,1962年从南京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四中教政治,曾担任过学校的政教处主任,2002年退休时,已经在四中工作了整整40年。和洪义一样,他对南京四中被合并也感到不解,“教育质量不是被撤并的理由,教学有问题可以抓教学,干吗要被并掉?”

  四中撤后“番号”保留,仍有提案“复校”

  洪义介绍说,2016年教育局工作人员曾回复他说,南京四中没有被撤销,市教育局保留了四中“番号”。现代快报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在二十九中龙蟠里校区,即原四中校区的门口,还保留着“四中校区”字样,校园内也设有“四中校史室”。但在洪义和马恩惠看来,这种保留没有意义,四中已经“名存实亡”。他们希望能够恢复南京四中。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29年,是一所民国名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录取率连续3年在南京市排名第一,曾先后被评定为市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

  在南京市政府网信息公开栏有一则提案。提案要求,“恢复南京市第四中学,停止29中往四中校区的搬迁,停止使用‘29中(四中校区)’这样不伦不类,使人匪夷所思的奇怪校名”。

  针对提案,鼓楼区政府作了答复。包括:1.保留南京市第四中学校名,在学校大门口校名中以合适的方式体现四中字样。2.建设好南京市第四中学校史室,展示四中发展历史、办学过程和办学成果。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修建体现四中办学历史的相关文化载体,体现出四中办学传统和特色,让海内外校友回校时有一种归属感。3.南京市第四中学的艺术特色、体育特色、国际交流等办学特色,将继续保留和发展。4.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研讨四中校名资源的使用及恢复四中办学的可行性等问题。

  记者发现,此答复生成于2016年8月13日,快两年了,一直没有恢复南京四中的实质性进展。

  快评

  “四中之痛”

  还要在镇江再痛一次吗

  出现在城市规划中的镇江四中显得更加柔弱。现代快报关于这所近百年名校被规划撤销的连续报道引来关注,而南京的四中之痛,就像是一个必然出现的“同类”。在猝然撤并的习惯性思维下,岂止一个“镇江四中”被打上悲怆的符号?

  2016年,南京四中消失。而今,那些“哭四中”的南京四中“拥趸”希望能恢复四中。这是一个梦想,只是这样的梦想更像一个“殷鉴”。“四中之痛”,还要在镇江再痛一次吗?

  南京四中消失的过程,让很多人错愕。一夜之间被抹掉“番号”,被撤销前没有公示,没有媒体报道,也没有联名信。南京四中被撤之痛,也因此而更难以稀释。两位原南京四中的退休老教师风尘仆仆地来到现代快报,向记者诉说“失校之痛”,

  当然,南京四中的“番号”还在。然而这是一种方式奇特的保留——目前在南京二十九中龙蟠里校区,即原四中校区门口,还保留着“四中校区”的字样,校园内也设立有“四中校史室”。但是在老四中人看来,这种保留没有意义。

  “29中(四中校区)”,这样的校名充满了杂糅、妥协和应付,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无论怎样的命名,都将是非常让人奇怪的。而人们更为看重的名校内涵,早已经化为记忆。

  问题是,人们如此恳请恢复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仅仅是为了怀旧吗?显然不是。人们追问着的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权,聚焦的是最直接的公平性,盼望的是科学的决策。

  很多学校都有千折百转的历史沿革。但这不等于非要让一所学校经历规划波折不可,办学建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有关的决策,只能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民意、尊重历史、尊重文脉传承的前提下进行——事实上,镇江四中由完中变为现在的初中,本身就已经承受过震荡,而这种震荡,可能会对一所学校的竞争力产生隐性影响。那么,不妨倾听一下,一所学校的被撤销何以刺痛人心,也不妨审视一下,还有没有比一撤了之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办法。

  对于学校撤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表现出谨慎的一面(详见现代快报4月27日社评《82年历史名校镇江四中非撤不可吗?》)。突出的“变化”固然好看,但任何时候事关教育的“叙事”都应不失稳健。撤销未必比留住更有魅力。

  我们注意到,一些被撤销的学校往往是竞争力上有所减弱的学校。在一些学校高歌猛进地“扩张”的情势下,要是落后就“挨撤”,会不会有违教育公平的本义?但愿这只是一种巧合。

  南京四中之痛,已经写在前面。这样的痛楚,但愿不要在其他学校身上发生。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标签:
责编:潘军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