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妈,今天蓝汛给你带了西红柿鸡蛋和干丝,来,你多吃点。”小营村的一栋居民楼里,李俊霞端着碗,正给她83岁的婆婆卢翠英喂饭,丈夫蓝汛则忙着清理母亲因为小便失禁弄脏的床铺。喂完婆婆,李俊霞还要坐车跑到后宰门的一家养老院,探望自己患了脑梗的母亲,而蓝汛则要回到皮研所,开始他下午的工作。每一天,这对家住蒋王庙社区的普通夫妻就延续着这样的生活节奏,两个妈,他们一个都不能丢下。
为照顾老人,丈夫选择下岗
这本该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李俊霞是公交公司的员工,蓝汛也在城东的加油站工作。没有生病前,两个母亲帮着照顾他们的儿子,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也让邻里们羡慕。
变故出现在2000年,卢翠英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最后发展到卧床不起。由于李俊霞的母亲也年事已高,家里必须有人随时照料。“经常请假单位肯定有意见,请人的话实在太贵了,后来我就跟蓝汛商量,反正他的工资没有我高,干脆他直接下岗回家算了。”李俊霞回忆说。就这样,蓝汛下岗了,这个一开始连饭都煮不熟的大男人,开始一样样地学做家务,照顾两个母亲的日常生活。
蓝汛的下岗,意味着李俊霞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开始,李俊霞是公交公司的售票员,后来公交车无人售票推行,她只能硬着头皮去学驾驶,“不学就要下岗,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办?”李俊霞开的路线,是从中山门大街到新街口的51路,为了多挣一点,她几乎都没有请过假。不过,两个母亲一直在她的心头。婆婆因为常年卧床,导致肠蠕动不足,最后大便不通畅,“一开始还能用一下开塞露,不过几个月之后,只能用手了……”不仅如此,卢翠英后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了,换尿布、洗澡、清理,这些事毕竟不是丈夫蓝汛能做的。
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日子虽然艰难,但李俊霞和蓝汛却从不曾放弃。儿子一天天长大,眼看着就要成家,夫妻俩商量着,在附近租一套房子,让两个老人住过去,白天他们可以过去照应。
最初,他们在家边上的樱驼花园租了一套底楼的房子,主要是为了方便老婆婆去医院时进出方便。“以前我们住在4楼,每次出门都是蓝汛背着的,他那么瘦,我看着都担心。”李俊霞说。后来,房子又换到了现在的小营村,“樱驼花园太贵了,要两千多元,这边挺好,离我们不远,也便宜。”不过,由于卢翠英大小便不能自理,屋子里气味很难闻,加上李俊霞的母亲前些年又患了脑梗,夫妻俩硬是从死亡线上把她拖了回来。照顾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蓝汛一个人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没办法,夫妻俩只能帮老人在附近找一家养老院,让李俊霞的母亲住了进去。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女儿,她经常问李俊霞,“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母亲每问一次,她都要落一次泪,“我哪里舍得丢下你,你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啊!”
不光是自己的妈,婆婆卢翠英对李俊霞也特别依赖。每次外出,她都要求李俊霞陪着,生怕媳妇丢下自己不管。李俊霞也知道婆婆的心理,每次吃饭,她总是要给婆婆先盛,“老人就跟小孩一样,她就怕自己不被重视,所以有什么事我们都是把她放在第一位。不过我妈也经常跟我说,你婆婆年轻时受了那么多苦,你们对她一定要比对我好!”说着说着,李俊霞又忍不住擦起了眼泪。
妻子患癌症,这个家并没有倒
上天似乎还嫌这个家庭的磨难不够,2016年,李俊霞即将退休,然而在退休前的体检中,她却被查出了乳腺癌。手术之后的她,失去了劳动能力,本想退休之后好好照顾两位母亲的她,只能独自在家抹眼泪,“也许老天爷看我这辈子太苦了,这会硬是要我歇歇了。”
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丈夫蓝汛一个人身上,为了增加一些收入,他在家门口的皮研所当起了保洁员。每天一早,李俊霞就来到小营村,给房子通通气,喂婆婆吃早饭,帮婆婆梳梳头,洗洗衣服。中午,蓝汛从单位食堂打好饭菜,给她们送过来。服侍完婆婆,李俊霞再去后宰门,陪自己的母亲说说话。夫妻俩为老人做的一切,邻居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不夸这对踏实勤劳的孝顺夫妻。李俊霞和蓝汛文化水平都不高,关于孝顺的含义,他们也说不出太多,“不让老人生气,让她们每天都过得开心。”这就是夫妻俩心里的孝顺——朴素直白,却又不那么简单。
还好,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在中国电信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前年还给这个家添了一个大孙子。从小耳濡目染,李俊霞的儿子也很孝顺,他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奶奶和外婆,也始终惦记着对他言传身教的父母。李俊霞说,“老人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有生之年,尽可能地不让他们吃苦,让他们高兴,我也希望以后我的儿子,跟我们一样孝顺我们,孝顺我们的亲家……”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盛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