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新时代劳模故事 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他让8300多困难群众脱贫增收
2018-04-17 07: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睿哲  
1
听新闻

  探索“产业进村、就业致富、创业培训”精准扶贫

  他让8300多困难群众脱贫增收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3份人大提案,出席会议47场,每个晚上都工作到深夜……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的“两会时间”。两会结束回到江苏后,周善红又马不停蹄地在省工商联举办的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上,做了40分钟传达两会精神的报告。

  周善红近年来全身心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当社会发展需要有人出力的时候,当有人遭受困难需要社会援助的时候,他都会主动请缨。2014年,周善红在国家扶贫开发的感召下亲赴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因地制宜,启动了下党“定制爱心茶园”精准扶贫项目。

  下党是革命老区,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4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为零,村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底子薄弱,而与下党一山之隔的浙江温州却产业兴旺。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在家中的多半是老人和小孩,这使原本十分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地并未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实地考察后,周善红自掏腰包帮村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新盖的厂房拔地而起,茶叶烘干机取代了传统人工炒茶的繁琐工序。别具匠心的“定制爱心茶园”模式应运而生——下党村与社会与爱心人士签订茶园认租合同,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给他们。由此,下党的品牌茶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成了百姓富裕起来的“摇钱树”。2017年,“定制爱心茶园”规模达到600亩,每亩茶园效益由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

  下党村是周善红正式参与产业扶贫的起点。后来的几年中,他的扶贫足迹遍及苏、陕、赣、甘、冀、桂等多个省份。多年多地的援助经历,让周善红深刻领悟扶贫、扶志与扶智紧密依存的关系。为着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避免“输血帮扶”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下党开始,我们一改以往做慈善的思路,以借款形式给贫困村发放帮扶款项,等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后再让其将借款还上。整个过程我们一分钱利息不收、村里的分红也一分钱不拿。”

  正是这样,许多人眼中“难啃”的扶贫骨头,却被周善红“悄然消化”了。他在贫困老区探索创新“产业进村、就业致富、创业培训”的精准扶贫模式,使8300多名贫困地区群众受益增收。在夜以继日的帮扶工作中,他赢得了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和江苏省扬州市张倪村等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受援地区村民从刚开始对这位企业家持观望态度,逐渐转变为家里家外事儿都愿意与“老周”分享。用周善红的话说,解决大家的难题,靠的是“以真情换取真心”。

  去年9月,周善红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成为近年来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家。回味接受颁奖的那一刻,他仍然十分激动,“当我戴上大红花的时候,心里倍感温暖。”

  谈起自己勇挑重担、坚定不移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原因,周善红说:“我是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一家人能从贫困中走出来,要感谢当初帮过我们的人,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改革开放……”他说,直到今天,每当回首儿时那段成长历程,想起曾经接受过的帮助时,仍会感到温暖。也正是这番人生经历,让周善红很早便在心底播下拼搏进取、戒骄戒躁、乐于助人、回馈社会的种子。

  记者 李睿哲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