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一家小企业一干就是20年 “纺纱车间的居里夫人”
2018-03-25 07:3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吉 强  
1
听新闻

  新时代劳模故事专栏

  讲述新时代劳模故事 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江苏省总工会协办

  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纺织女工,在一家小企业一干就是20年。其间,她不仅成长为棉纺工艺管理的技术拔尖人才,获得工程师、高级技师职称,还荣获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 “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她,就是南通双莲纺织有限公司工艺员李兰女。

  不久前,李兰女参加省总工会女劳模座谈会,记者采访了她。朴实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事实上,这位38岁的80后女劳模也是进城务工者。来自兴化水乡,父母都是农民的她,1999年进入南通双莲纺织公司,干起纺纱车间工艺员。

  李兰女坦言,自己本来想当医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才上的纺织中专。刚开始工作时很困惑,干的不是自己想干的事。当时纺织行业也不景气,不少人都在转岗换业。正是在小企业,她这个中专生有更多发挥空间,这让她渐渐觉着工作有点“意思”。

  上岗没多久,李兰女发现厂里的质检抽样都是随机截取,出了质量问题无法查到源头。于是,她大胆提出:抽样要定点、定量、有记录。这个建议一出,在老工人中炸开了锅,他们说这样太耗时,时间根本来不及。李兰女带头尝试,半个月后终于找到新的抽样方法,虽然耗时比过去多一点,但能有效控制半成品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这以后,公司开始建立起科学严谨的现代化质量检测制度,大家对李兰女也刮目相看。

  小试牛刀的李兰女,自此在创新道路上一发不可收。她又发现,要真正降低半成品的短绒含量和棉结数量,还得从改进工艺入手。经过 200多次试验、900多个数据论证,她最终拿出“改进工艺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方案,使精梳落棉量同比减少2%,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万元以上。“很长一段时间,别人都下班了,我还蹲守在实验室,苦是苦了点,但出了成绩还是觉得很值。”她回忆说。

  从纱线到面料,要经过多个生产企业的很多个工序。中间一旦发生纱线混淆,不但纱线供应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受损,还将面临客户的索赔。如果混淆的是40支2公斤纱,涉及的经济价值至少上万元,多则近百万元。为确保纱线产品质量,李兰女自创“纱线DNA鉴定检测技术”,既能对纱进行精准溯源,还能从源头杜绝纱线混淆,让企业避免潜在的经济损失。

  不仅是改进生产工艺,李兰女对新品的开发也是当仁不让。为拓展市场,公司决定开发雪花纱新品。该产品与同规格的精梳高档纱线相比,在相同的销售价格下,每吨纱的原料成本可减少3000元-6000元左右。李兰女和工友们一起历经近半年时间、近100次反复试验对比,终于成功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她也因此被工友们赞誉为 “纺纱车间里的居里夫人”。

  2013年5月,公司专门设立“李兰女棉纺工艺创新实验室”。她带领团队先后攻克13项工艺课题和30多项技术难题,解决企业用工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从粗放型生产模式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

  成为纺织科技前沿的弄潮儿,仅有中专学的那点本事显然是不够的。李兰女先后通过自学获得南京大学的大专、本科学历,还先后撰写10多篇技术论文。近年来,工厂硬件加快更新换代,设备智能化了,李兰女的自学清单上又多了软件编程等新内容。

  “要么一流,要么不干!”这是李兰女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她眼里,工匠精神和工匠品质就应该是新时期工人的特质。

  

标签:
责编:薛澄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