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景观彰显东吴文化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5-25 08:06:00
内秦淮河中段景观彰显东吴文化 再现“运渎胜境”和“古青溪”等昔日盛景

  三国东吴是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政权,今天的内秦淮河中段即是以其开凿的两条人工运河为基础。今年,秦淮区在推进这一段河道综合整治时,在景观打造中重点融入东吴历史文化,达到“人在河边走、水在身边流、历史心中存”的效果,也让市民在滨水休闲时,能够更加了解南京的建都之始。

  内秦淮河中段东起桃叶渡,西至铁窗棂泵站,全长约2.9公里。这一段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的北部边缘,周边历史积淀相当丰富,整治工程将历史文脉融入到景观的主要节点中。

  据悉,内秦淮河中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承古东吴、融今秦淮,筑古青溪运渎、造今秦淮胜境”。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渊源。今天的内秦淮河中段,在历史上曾是三国东吴时开凿的两段人工运河——运渎和古青溪的遗脉。运渎开凿于东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最早是为向孙氏宫城运粮和供水,至今仍存自内桥向西,经鸽子桥、仓巷桥、张公桥等处,在铁窗棂汇入外秦淮河。古青溪名气更大一些,它的开凿时间比运渎晚一年,是东吴太初宫东侧的军事要隘。其下游自内桥往东,经界平桥、四象桥、淮清桥汇入内秦淮,至今尚存。其河道蜿蜒曲折,“青溪九曲”是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整个河道的景观结构将按“一轴三段多点”分布。“一轴”即一条城市绿轴,沿内秦淮河中段河道,展现东吴从建都建业兴盛,至被西晋灭亡的历史过程。

  “三段”即三大主题段落,从莫愁路至铁窗棂泵站为“区域客厅”,此段靠近虎踞南路,河道两边以商业和住宅及市政用地为主,未来将是地铁出入口,是较为热闹的区域空间;中华路至莫愁路为“区域展厅”,此段河道两边有朝天宫、省委党校、市一中等富有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建筑,景观改造强调文化的表达和串联,展现具有区域特色的历史文脉和景观氛围;淮清桥至中华路一段为“区域绿廊”。此段河道两边以居住空间为主,景观空间相对狭小,注重打造生态绿色的视觉效果,营造轻松怡人的绿色生活氛围。

  “多点”则指设置多个文化、景观展示节点。如运渎胜境、石城建业、金陵遗韵、四象更新、桃叶春风等。

  “桃叶春风”位于淮清桥北侧的河两岸,重点对青溪文化进行挖掘:通过暗藏灯带的旱河景观,抽象地展示古青溪的景色,并通过开凿青溪的雕刻和人物雕塑,进一步展示当年东吴开凿这一人工运河的情景。

  “四象更新”节点,则通过《青溪九曲图》再现当年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青溪九曲”。这一景观位于太平南路上的四象桥及周边,将设置一组按历史年代创作的主题浮雕,展现吴大帝孙权一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稳固江东、龙图霸业、赤壁之战、谋夺荆州、夷陵之战等。

  “金陵遗韵”位于白下路与中华路交界口的东南角,这里将沿河修建下沉式广场,新增金陵都城壁刻纪念景墙、《三都赋》主题景墙等。金陵都城壁刻将展现孙吴建业城的全景,并附《孙吴建业图考》文字;《三都赋》景墙展现的是《三都赋》中的“吴都赋”,为西晋文学家左思所作,当年成书后,一度造成“洛阳纸贵”,留下一段佳话。市民可以在广场休闲时浏览这一骈俪体名章。

  “石城建业”位于建业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口的西南侧,将以雕塑等形式,展现孙吴建业的繁华市井生活。雕塑以上坊孙吴大墓出土的青瓷俑为原型,展现东吴兴盛时期的闲适生活。这些青瓷俑造型丰富,有立侍佣、跪坐俑、跪拜俑等,发髻、服饰多样,神态不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集中展现了东吴全盛时期的艺术成就。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标签:东吴;景观;秦淮河;历史;青溪;中段;文化;河道;秦淮;展现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