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区服务“双创”精细入微
不久前,常州市天宁区被省科技厅授予第六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据天宁区科技局局长周栋介绍:创新载体的建设,也是该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局及相关部门将实施“1+6+8+X”创新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产业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人才、技术、平台、资本等各项创新要素在天宁区集聚融合裂变。
4月19日上午,就在记者与常州市天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吕莹交谈的当儿,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原来是园区内的一家节能灯配件企业,因为接单迅猛、产量翻番,急需招聘员工的请求电话。吕莹热情解答后放下电话告诉记者:“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你看园区办公室就剩下我一个人,另外两位同事正在广州参加一个投资合作交流会,他们正带着园区企业的需求,去那里寻求和引进专家智库。”政府创办的园区,最大优势就是整合资源,吕莹说:“像这样的员工招聘、法律困惑、税收疑问、贷款信息,甚至攻关中的专家指点,我们都可以帮他们穿针引线。”
据介绍,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由天宁区政府创建于2008年,2015年该园区整体搬迁,面积扩大至2.7万平方米,可容纳50余家企业,虽然并不是天宁区最大的创业园,但是几年来,从众创到孵化到加速,这里的企业一天天壮大和发展。“目前已有2家企业被大公司收购,2家企业上了新三板,2家上了Q板。”吕莹说:“有时候看着发展起来的企业,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令人欣慰。”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一家叫明伟万盛的科技公司,这是一家生产轨道交通封闭门的小型企业,它几乎是和园区共同出生并成长。老板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营销人才,因为手上有些资源,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办厂,也是赶上了常州大力发展地铁的好时机,这个企业从进园区孵化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被看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园区2015年搬迁的时候,它仅研发销售部门的办公面积就已逾1000平方米,去年的产值已经超过1个亿了。
记者徜徉于园区,发现这里的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大都科技含量高,有从事LED灯管芯片的研发生产,有新型电动车的研发团队,有智能机器人企业,也有医药领域里专事色谱分离的科技型企业。吕莹坦承:“我们的众创空间里,对于引进项目还是有些门槛的,更注重有一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智能制造项目。”这也体现了政府创办产业园的初衷,就是引导和发展智能制造以及科技创新企业,和整个常州的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密切契合。
政府创办的产业园如此,民营创办的产业园如何?当记者来到天宁区第一家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新动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时,更加惊叹于服务推动发展的精髓。这是一家纯民营投资的创业孵化园区,于2005年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00亩,目前已使用面积约130亩,园区共有企业300余家,入驻率逾90%。董事长戚卫告诉记者:“民营创业孵化器与政府创办的园区之间,竞争并不平等,我们吸引企业的法宝就是服务,精细入微的服务,虽然要收租金,收服务费,但是服务做到家,有些企业还是宁愿选择我们。”
“比如,常州的米德克公司,是一家专门制作激光传感器的企业。”据新动力创业中心的章国烈副总介绍,米德克刚进园区时,新动力为了吸引高科技企业入园,专门为它实施了免租政策,并且从公司架构、目标管理、员工招聘等全方位为它精准代办服务。去年,专门帮这家企业申报了龙城英才计划,助它拿到100万创业资金,今年又帮他们拿到高新科技企业资质,目前又在帮助他们对接上市资源,由于该企业发展迅猛,今年又为它调剂出5000平方米的厂房。在新动力的全力扶助下,米德克专心研发和生产,“2014年底这个公司成立,2015年销售为零,去年的销售就突破了1000万左右,今年预计达到4500万!”章国烈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在新动力园区比比皆是。
当然,民营孵化器由于自身就是企业,不仅可以明码标价收费,还可以对园区内看好的企业做“天使”投资。戚卫表示,新动力旗下拥有两个基金,已经投了几家,目前已有2家企业上市主板,另一家正在申报IPO,还有几家上了新三板。“作为全区第一家摘得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最高荣誉的民营孵化器,我们深感历程艰辛。”戚董向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新动力还将继续突破:一方面加快转型步伐,助力产业园区向新型“互联网+科技园区”发展。据悉,目前正在积极对接中兴通讯政企云和腾讯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另一方面,加快搭建投融资平台,助力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目前,对外正在积极对接清华启迪、天使汇和新合盛等产业基金,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和交流平台,引进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积极引导扶持有实力、有潜力、有规模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创业孵化器的迅速成长,只是天宁区以“双创”来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缩影。
通讯员 蒋 锤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蕊 谢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