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南京“盲人电影院”运作5年来 服务盲人“看”电影2000人次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马道军   2017-03-29 14:11:00

  5年前,南京出现一个文化公益项目“盲人电影院”,让这些视障人士有了好去处。原本看不见的电影,在解说员形象生动的解说中,变得精彩。

  昨天下午,记者从该公益项目运作5周年观影活动中了解到,这个“盲人电影院”已在建邺、鼓楼等8区放映电影40场,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人次。

  盲人“看”电影不是梦

  昨天下午3点,在新街口工人影城3号厅,影片《钢的琴》正在放映,观众则是来自全市各区的60位视力残障人员代表。与普通放映不同,影厅内除了能听见影片人物的对话外,片中人物的动作、环境变化等,则通过解说员的解说,让盲人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

  今年53岁的王永是现场观众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南京,3岁时突发高烧,烧坏了视神经,后经治疗勉强能看到一点点光影,但随着年纪增大,这些年什么也看不到了。

  “以前在收音机里也‘听’电影,总感觉节奏太快,有时候跟不上。在这里,老师把电影讲得非常透彻,完美地补充了我们盲人无法看到的电影细节、动作、情景,在这里‘看’电影精彩多了。”王永说。

  给盲人“看”的电影选片有讲究

  “盲人电影院”是一个志愿者自发开展的文化公益项目,是南京地区视障人士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是南京知名助残公益品牌。该公益项目主要由南京市鼓楼区园丁社会服务中心(前身为南京爱心教师团)具体运作,在为盲人放电影的同时,坚持现场同步解说。

  “自2012年3月组建以来,我们已在建邺、秦淮、江宁、玄武、鼓楼等8区放映了40场,观影视障人士约2000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有300多人次。”南京市鼓楼区园丁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丁子说。

  在丁子看来,坚持5年,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丁子介绍,就拿选片来说,做的时间越长,越觉得选片难。比如动作片、科幻片、外国片都不太合适,相对合适的是那些故事情节较单纯、对白多一点的影片,因为便于讲解。

  “我们每次放映前,都要初步筛选出10多部影片,接着每部影片看10多分钟,最终确定一部。”丁子说。

  为讲解,志愿者一部片子要看四五遍

  运作5年,“盲人电影院”有成功,也有无奈。原来,刚成立时,“盲人电影院”对外放映非常红火,这几年慢慢来观看的盲人少了。

  丁子说,之所以盲人少了,除了盲人独自前来不安全,更多的是缺少专业的讲解员,讲解的影片盲人不感兴趣。

  原来,“盲人电影院”的讲解员多是社区退休下来的志愿者,他们有激情,但专业性不够。

  “盲人电影院”最初与广播电台主持人合作了一年,专业主持人简单几句话,一个画面就勾勒出来了。后来由于工作较忙,媒体参与的就少了。

  负责解说电影《钢的琴》的志愿者周华对讲解很精通。她说,准备一部电影,一般要看四五遍,前两遍熟悉情节,第三遍理解,最后两遍写文稿。这个过程要花两三天。盲人听力很敏锐,有时候讲解反而会干扰他们。何时要补充,何时不说话,都要注意。

  不过,把讲解和旁白融入到电影中,减轻讲解员工作量,在我市已开始尝试。为了让视障者欣赏到更多的影片,市残联已联合南京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南京市无障碍影像资料库”。

  “无障碍影片就是将场面描写、情节分析等讲解合成到影片中,不需要人工讲解。目前资料库已经储备了上百部影片,正在搭建网络平台,让盲人共享无障碍影片资源。”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马道军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