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万南京人双休踏青祭扫 一座墓穴清明平均有10人祭扫
中国江苏网讯 这个双休日,南京的天气不尽如人意,但随着清明节气渐近,不少市民还是遵从民俗,出门踏青、祭扫先人。据市殡葬管理部门的统计,两天来全市共有107万市民去往公墓,清明祭扫已经进入高峰。而记者了解到,目前每座墓穴在清明期间的祭扫人次在10人左右,按照全市93.58万座经营性与公益性墓穴来计算,全市在清明期间将有近千万人次完成祭扫。
市民风俗:祭扫到祖父母一辈
18日一早,记者出门前往普觉寺墓园、隐龙山墓园、西天寺墓园,这条路线因落座了这几个大型公墓,每年清明期间最为拥堵。“早晨7:00以后,铁心桥通往墓园的道路开始不畅,到中午11:00,墓园门口及两旁道路上的私家车还在慢慢挪。”普觉寺墓园张明跃经理介绍,园区对入园车辆有管理,以每辆车乘坐5人计算,一天下来有两千辆私家车次进园出园;加上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当天电脑统计人数经已经超过5万人次。
普觉寺墓园前拥堵。
记者了解到,普觉寺作为南京市最大的市民公墓,目前有7万多个墓穴,其中80%以上是双穴,10%为单穴,近10%为多穴。张经理介绍,南京市民祭扫的风俗一般只祭悼到祖父母一辈,目前祖父辈的后代普遍是大家庭,清明祭扫的市民一般也是两三辆私家车或一二十人出门,这就造成清明道路和园区拥堵的主要原因。
为减少市民出门祭扫的频率,该园区设置了天堂信箱和网上祭扫同道。“今后再过一二十年,清明肯定不会有这么多家属出门了。”张经理说,一方面是家庭结构小型化,另一方面也由于通讯手段发达、网络祭扫更加普遍便捷。
写一张祈福卡,投进天堂信箱。
出普觉寺墓园继续向南两公里开外,就是隐龙山公墓。它与普觉寺一样,也是南京改革开放后建设的第一批公墓,目前有5.2万具墓穴。记者远远就看到,道路两旁停满了为市民的私家车。“早晨8:30起,我们就将绕城公路铁心桥段匝道封闭。”在现场指挥的交警八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午10:00以后,扫墓回城的车辆开始增加,但聚集在宁丹路—铁心桥大街沿线,同时,这里每年清明照例都在修路。截至当天中午12:00记者返回,车辆只能慢慢“趴窝”。
相比于前面两座墓园,西天寺墓园显得比较“年轻”,但由于近年新殡仪馆落户于此,来此买墓的市民逐渐增加,这里清明期间的人流量也大了起来。“最近两、三个礼拜来,来园区祭扫的已经有5万多人,园区2万多个墓穴后期的祭扫压力应该不是很大了。”该墓园经理王莉莉介绍,不少老年市民主动选择工作日祭扫,减少双休日的人流和车流压力,墓园很是感激。
南京市自2014年年底开始禁放烟花爆竹,墓园更是管控重点,而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清明期间园区的鞭炮声确实少之又少。记者发现,在墓园焚烧纸钱多有指定场所,园区安全隐患大有改善。各墓园连续多年推出敬献鲜花、网络祭扫、社区公祭等绿色文明方式也有明显成绩。
减少出行:开辟“云祭扫”平台
据市殡葬管理部门介绍,南京市共有17家经营性公墓和170家公益性公墓(这个数据不包含回民公墓和基督教公墓)。其中,17家经营性墓园清明期间约有近500万人次祭扫,而那些落户于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公益性墓园,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祭扫。
为帮助市民网上祭扫,市殡改办主任叶正声介绍,南京自2010年推行“社区公祭”,目前累计有几万名市民参加。社区公祭围绕缅怀身边的英烈、感悟生命展开,减轻公墓集中祭扫压力,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在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员提供悼念新平台。
2012年,雨花功德园创建了“云祭扫”平台,市民通过手机或电脑可以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亲人的视频资料。园区还提供帮助家属建立网络纪念馆的服务。据介绍,目前全市有1000多位逝者有网上纪念馆,其中点击祭悼访问量最多的,超过200多万人次。在“云祭扫”方面,2016年功德园又推出“3D生态云葬”,每个墓碑上有一个二维码,家属扫一扫就进入了网上纪念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董婉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