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八成用户遭遇过电信诈骗 男性比女性更易被金融诈骗
资料漫画
春节刚过,骗子们也“重返岗位”,你是否遭遇过诈骗,又能否顺利识破?融360于6日发布的《用户防骗意识及行为调查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年,接受调查的用户中有84.33%遭遇过电信诈骗,并且,有31.47%的用户因诈骗遭受损失。而男性明显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金融诈骗。
报告显示,电信诈骗在被调查的诈骗类型中,受骗人群比例排名第一;其次,六成(60.63%)用户曾遭遇微信、QQ等网络诈骗;与此同时,用户遭遇线下理财等金融诈骗的比例已经超过消费诈骗。面对植入木马链接短信等典型诈骗,依然有7.49%的用户直接中招,另有4.63%的用户有被骗可能。纵使是公务员、金融从业者这样的高知、专业人士,在面对理财等金融诈骗时,依然有35%以上的人被骗。并且,有超过八成用户平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多个不同的账户使用相同的密码,在公共场所连接未知的WIFI,网上支付不设置交易限额和笔数等。
微信、QQ等网络诈骗在17岁至25岁人群中发生比例最高。中老年人更易遭遇药品、保健品等消费诈骗,在41岁至50岁人群中,有32.69%的人曾遭遇药品、保健品等消费诈骗,是遭遇此类诈骗最多的人群。
在最为常见的电信诈骗方面,男女受骗比例基本持平,但是在金融诈骗以及消费诈骗方面,男性明显比女性更容易受骗。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目前很多骗局都是针对男性而设计,典型的如涉黄类诈骗(网络色情),男性群体对这类诈骗的免疫程度远远不及女性。
在被骗的男性当中,16.21%损失在万元以上,而女性的这一比例却高达28.92%,这与女性对个人及家庭财产享有越来越高的支配权有直接的关系。
相对于高学历人群而言,低学历人群更容易被骗,其中,近半数(44.44%)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用户一年内因诈骗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而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受骗比例约30%。不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人群受骗比例竟高于大专或本科学历。
调查还显示,仅有58.72%的用户能够识别典型的“400”火车票退票电话诈骗。事实上,在网站上搜索到的以400开头的火车票退票电话均属于诈骗电话。
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用户中,通过新闻报道了解防骗知识的比例最高,为81.34%,其次是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了解如何防骗,占比为74.11%,口碑传播也是用户获取防骗信息的重要途径,占比高达67.98%。另外,通过知识讲座、防骗手册学习如何防骗的比例仅为22.48%和23.43%。
此外,接近10%的农村人口认为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骗子,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一线城市的2.52%。同时,农村人口对于典型诈骗的识别度最低,对诈骗的风险认知度同样最低。这种“我很安全”的意识,令人担忧。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村将具有更高的“诈骗价值”。记者 李幂
■相关新闻
警惕异地超速诈骗短信
2016年2月过年期间,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白鹭洲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市民方女士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走了2000元。接报后,警方立即开展处置。
询问中,方女士反映事发前她开车去外地过年。长假结束后,她回南京上班没几天,手机上就接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信息自称是交通部门发来的,告知方女士她在外地驾车时超速违法。
短信内容十分简短,并没有告知具体违法情况,而是让车主下载手机客户端,查询和处理车辆违法记录。“我一年回一次老家,有些路不太熟,确实有违法的可能”,方女士告诉民警,她点击短信里的链接,手机页面跳转到下载界面。
方女士按照页面提示操作,在网页上输入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注册资料”。没过多久,她接到银行发来的消费短信,显示方女士用于“注册”APP账户的银行卡,被转走2000元。
通讯员 秦公轩 丁筱蒙 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