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扎根田野 用行动诠释“服务三农”初心
2021-05-01 11: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日南通讯 在通州广袤田野里,活跃着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数十年如一日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随时赶赴农业基层一线解决各种病虫害方面的“疑难杂症”,不断探索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及绿色防控新技术,撰写一篇又一篇科技论文,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的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共产党员张宏军。这位扎根田野三十载的农业专家坚守为农初心,用丰富的经验和敬业的行动守护一方农业丰产丰收。他把田间地头当成了舞台,演绎着默默奉献在农技推广第一线的平凡故事。

深入田间为民解忧,当好农民利益的守护员

“您好,我承包种植的230亩大麦出现褪绿发黄等症状,能否麻烦你们过来看看……”一上班,接到种植户打来的电话,问清楚该种植户田块所处位置后,张宏军带领站里的植保专家立即赶赴金沙街道万顷良田。

张宏军一下车,第一个就往大麦田里跑。经过现场查看、分析,最后确诊为除草剂选用不当导致药害发生。张宏军说:“大麦田里使用炔草酯除草剂很容易产生药害,药害轻的,大麦叶片发黄,生长受到抑制;药害重的,植株死亡。现在你的大麦药害较轻,可采取喷施碧护、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同时也希望你以后根据我们发布的病虫草防治情报科学用药。”种植户李云贵被区植保站的为农服务效率所感动,称赞他们是农民的贴心人,“真的特别感谢你们,我在通州万顷良田承包了6200多亩地,除了这230亩大麦,其它田都种了小麦,现在我就按照你们提供植保技术实施补救措施,你们真的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2019年,南通地区部分田块爆发了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玉米情况,这种害虫为害扩展速度快,严重的时候能一夜之间吃光一片玉米地。为了及时进行监测和防控,从5月份到10月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张宏军与站上测报人员在玉米地里了解虫情动态。坚持在川姜、张芝山、先锋等重点镇(街道)进行虫害监控,最先在张芝山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同时设置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进行诱捕,由于防控及时,该区玉米生产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虫害。

据了解,区植保站每年发布病虫情报和电视预报30期以上,预报准确率超98%。此外,还精心编写技术说明书,通过微信、QQ群、报纸、电视、广播、农民培训等途径,把病害虫害信息和防治技术及时送到农户手中,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病虫及草害发生情况,张宏军的办公地点长期设置在田间地头,他表示,这样的生活早就习惯了。根据调查的数据及时发布防治情报,方便指导农民进行防治,这样才能保证全区的粮食丰产丰收。“当好农民贴心人”的初心映照在这位长期耕耘在农业一线的植保人脸上,镌刻在他的心里。

结对服务促民增收,当好农民致富的保障员

“提供精准的防治措施,提高粮食产量,让农民富起来,是我工作的目标所在。”张宏军说。去年,张宏军与石港镇南通扬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结对服务。该合作社流转土地约130亩,以稻麦轮作为主,在农业生产上经常遇到病虫草害等方面的问题。张宏军全面了解了这家合作社的生产情况后,开始进行技术指导,提供长期跟踪服务。关注其小麦、水稻种植情况,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和水稻破口抽穗的关键时期,经常不定期到其承包的田块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指导他们科学合理用药。 与此同时,张宏军还把农业部1.4%农科壹号颗粒剂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点放在扬帆合作社,并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通过试验,我们的技术人员不但了解了新的除草技术,也对田间杂草化除后的水浆管理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扬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宗新介绍。

据了解,去年扬帆合作社水稻单产平均为1300斤,亩产实现净收入280元左右。在张宏军的指导下,采用氰烯菌酯和戊唑醇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两次,最终小麦单产平均达到750斤,亩产实现净收入180元左右。谈到张宏军,杨宗新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给我们提供了很精准的测报信息,病虫害防治非常及时,而且防治措施得当。再加上天气方面影响很小,我们的农业生产措施及时跟进,水稻、小麦单产和效益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面对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大趋势,张宏军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结对服务常态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推广示范植保新技术、新方法,为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贡献新的力量。

钻研绿色防控技术,当好农业发展的引路人

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已成为时下百姓的餐桌追求。如何在粮食生长过程中减少农药使用,作为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可没少下功夫。“我们通过生态防控、物理防控,包括诱捕型植物的种植,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这样就可以少用农药。”在位于金沙街道金北村的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记者看到,田边种植了不少香根草,四周布置了杀虫灯、诱捕器等设施。张宏军介绍,这些物理措施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为害,在不得已使用农药时,示范区也仅仅使用生物农药,从而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品质。

2019年,张宏军主持全区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快速高效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弥雾机,同时使用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和生物农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水稻全程用药次数减少了1—2次,农药使用量下降了25%,不但可以节约农业种植成本,还能提升稻米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专业化防治组织348个,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270家,经营土地面积6万多亩。其中在金沙、十总、东社、平潮建设了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防控面积达2万多亩,绿色防控产品覆盖率达85.2%。

“从事农业工作是项技术活,除了多在田间地头跑,平时还要多进行学习研究,不断充实自己。”张宏军说,他深知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在做好病虫害防控的同时,他还积极进行植保等方面技术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技术难题。

张宏军先后组织实施了优质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油菜跨越计划项目、小麦一喷三防项目、水稻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等20多项重大课题,获农业部丰收奖3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6项,江苏省农业丰收奖3项,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奖9项。主持的稻麦高产创建“小麦攻关田”获全省二等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的《“淮南地区粳稻——油菜周年高产高效栽培与防灾减灾技术”明白图》已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他先后荣获“江苏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科技减灾促春耕先进个人”、“江苏省稻麦高产创建突出贡献者”、“江苏省作物学会优秀会员”、“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通州区“为农服务先进个人”、“十佳农林工作先进个人”、“科普宣传先进个人”、“十佳敬业奉献之星”、“优秀共产党员”、“通州区首届名农艺师”、首届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典型”等荣誉称号,被通州区政府嘉奖7次。此外,在他的带领下,区植保站连续六年获评江苏省“十佳植保植检站”,南通地区获此殊荣的仅此一家。“荣誉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督促我不断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技术服务。”张宏军表示,田间地头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跟着农民走,围着田埂转,为农业生产出一份力,沉甸甸的谷穗和农民的笑脸是对自己所做努力的最大褒奖。

标签:农民利益;为民解忧;防控
责编:郭玲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