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南通安全生产领域值得铭记的一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6%、57.8%。国务院督导组、省督导组指出问题隐患整改实现“清零”。
2019年11月底,国务院督导组进驻江苏,指导帮助江苏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是红线、是底线,更是生命线。南通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以雷霆般决心啃难题、补短板,以“绣花针”功夫做细活儿,通过扎实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安全“防护墙”。
全员共参与,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人防的关键是脑防和心防。全员用心参与,才能有全员安全。去年以来,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百团进万企”安全生产学习宣讲活动,共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3400余场,参与人员20余万人次,实现了各级党政领导进基层、进企业宣讲的全覆盖。通过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宣讲,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让安全发展理念在南通落地生根。
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在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内,总能看到专人巡查的身影。去年6月,公司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重点区域进行划分,设立党员责任区,由党员负责安全巡查。“通过党员带动,形成‘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依托第三方监管,我市积极构建安全生产社会共治平台,引导企业按一定地域和行业特点,组成安全生产协作组,使分散于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力量得到有效整合,逐步构建起自律、互促、联保的良性监管生态。协作组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活动,通过企业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等方式,实现了企业间安全资源共享与互补。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安全生产协作组243家,覆盖企业5126家,高危企业覆盖率100%。65家行业商会(协会)中成立了安监工作站,覆盖企业4912家。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天和树脂安全总监黄海辉坦言,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只有全员参与,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企业高质量发展才有安全保障。
自动化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这套全自动数字化在线修磨装置,能自动修磨弹簧钢丝表面的缺陷,解决了以前人工修磨弹簧时安全风险大、环境脏的问题。”中国宝武集团下属企业宝钢集团南通线材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剑丰说,持续增加投入、以科技创新促进本质安全,已成为企业常态化做法。
物的不稳定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我市以“物防”为根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投入和应用,尤其是对高危行业领域实施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将作业人数尽可能减至最少,从而压降事故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在江山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的步伐一直没有停过。针对高危工艺、重大危险源等,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实现了阀门的自动控制和安全连锁。公司安全总监周冬冬告诉记者,原先一些阀门的启动、调节等需要人工操作,由于没有连锁关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改造后,可以对照前后工艺参数,根据程序设定进行自动调节,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企业属于哪个行业?关键风险点在哪?存在哪些隐患?目前整改进度如何?如今,只要打开海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平台,全市2616家工贸企业的情况一目了然。
“工贸企业涉及机械、纺织等多个行业,又涵盖液氨制冷、粉尘涉爆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各不相同。通过风控平台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够对关键风险点进行筛选,便于日常监管时更好地分类指导。”南通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处负责人介绍,海安风控平台是在南通市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色分类辨识管控系统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目前,全市17427家企业已录入《南通市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类分色辨识系统》,完成整体评估15610家。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企业风险等级划分为红、橙、黄、蓝四级,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
作为化工大市,全市现有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两千多家,危化品领域一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我市开发建设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与应急一体化平台,通过企业自主三维建模、动态危险化学品库存量管理、全面接入重大危险源企业检测监控信息、二道门状态数据等,变传统监管模式为智能化线上监管,实现了企业数据动态感知和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危化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系统,并于去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强化危化品安全联动监管四项工作机制,实现危化品领域9个重点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破解了传统危化品共享难、发现难、协调难的问题。
记者 郭小平 俞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