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扬州兵败之后的下落和结局,历代学者众说纷纭,难下定论。南通学者张松林通过研究大量史学文献,最终得出结论“骆宾王终迹南通黄泥口是确凿无疑的”。近日,这一消息引起多方关注。为进一步探寻这段历史真相,记者来到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张老先生面对面,聆听了“骆宾王终迹南通黄泥口”背后的故事。
适逢其会, 从关注骆宾王到研究其归宿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大家都知道狼山脚下有座骆宾王墓,那便是我对骆宾王的最初记忆。后来在中学时期,我特别喜欢看《古文观止》,里面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真正说起对骆宾王的研究,主要还是我退休时编纂《濠河志》工作的需要。”张松林向记者介绍道,在撰写《濠河志》时需要描写一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骆宾王。为了准确了解骆宾王的生平,张松林特地翻阅了《初唐四杰》、姜光斗的《从骆宾王墓说起》及《中国文学史》等一系列学术研究著作。“这是我对骆宾王最初步的研究。”
张松林表示,他初步研究了骆宾王之后,便对“骆宾王是否终迹黄泥口” 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又去图书馆翻阅志书并购买了《五山志》《光绪通州志》《康熙通州志》等一系列书籍,细细研究,至此“骆宾王终迹黄泥口”的结论便在张松林脑海中生了根。
真正考证“骆宾王终迹黄泥口”的契机是在今年7月,当时濠河风景名胜区提档升级,江海文化研究会开会研讨桂花岛如何布置,张松林当即提出除了应该摆放骆宾王的塑像外,岛中布置的对联、诗歌也应当全是骆宾王的,因为一代诗人就终迹于此。
抽丝剥茧,
多角度剖析锁定结论
“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逃匿邗之白水荡;落发为僧,老归灵隐,只是个美丽传说;病逝崇川,埋骨黄泥口”。张松林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证,文章抽丝剥茧,层层递进。
“徐敬业兵败,骆宾王是确有可逃遁机会的。”张松林告诉记者,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明确说“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就是骆宾王并未被杀的证明。郗与骆是同时代人,并且他是奉诏编辑骆宾王文集的,因此他的话是可信的。在《新唐书·李勣传》中记载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等人准备入海逃往高丽,抵达海陵时,遇到风浪受阻于遗山江中,且在《资治通鉴·唐记十九考异》中记载“敬业入海,欲奔东夷。至五陵界,阻风。”这里的海陵,即今之泰州。而“遗山”“五陵”其实是胡逗洲边的狼五山,当时他们的船已经逃到时属“海陵界”的狼山江面。其实当时徐敬业与骆宾王乘坐的并不是同一条船,叛将王那相杀害了同船的徐敬业等人,又诱杀了不同船的“反逆魁首”“凡二十五首”, 邀功而去。而骆宾王与徐敬业的家眷则一起藏匿于邗之白水荡,逃走了。
“关于骆宾王落发为僧,老归灵隐,其实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罢了,经不起考究。” 张松林告诉记者,专门从事骆宾王硏究的学者骆祥发教授就指出了这一说法的四大破绽。卢建汶的《再考狼山骆宾王墓真伪》中也认为,骆教授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足以表明骆宾王落发为僧,老归灵隐只是美丽的民间传说。
“前面两部分的论证,其实是为最后的结论做伏笔。”张松林表示。浙江师范大学骆祥发教授认为,自称徐敬业二十五世孙的李于涛,说自家的宗谱详细记载了骆死后“徐綗具衣冠以敛”,这是李于涛自说,不能作为证据,但如果有现存的宗谱来佐证,那么骆宾王“终迹南通说”就能定性了。张松林发现了在康熙《通州志》卷八中, “唐李綗”与宋郑獬、金应等同列为“流寓目”。志曰:“唐李綗本姓徐。其先曹州人。祖勣辅高祖有开国功,封英公,赐姓命名。父敬业袭爵,会武氏簒逆,同李敬猷起义兵于扬州,不克死之。綗偕幕府骆宾王,隐名宵遁。宾王客死,綗实葬之。中宗复位,綗赴阙下,以言事忤当路,挂冠归隐……传至旭,仍赐姓。世隶海门。”张松林告诉记者,一世祖载入南通志书,都需根据家乘,史书上这样记载必须要有宗谱存在才能记载,这就印证了李于涛的话是可信的,骆宾王“终迹南通说”是证据确凿的。
桂花岛屿,
北濠河将添全新人文景点
黄泥口,即现今的南通濠河东北角新乐桥。目前,南通濠河景区景观提升二期工程计划在此打造桂花岛绿化景观公园。据悉,公园将以骆宾王为人文主题,东侧以绿色生态为主,保留原有绿化,西半部打造园林建筑,中间以连廊相接,建成后将成为南通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目前,江海文化研究会提出的桂花岛文化提升初步设想:一是在桂花岛入口处立一石,刻古地名“黄泥口”三字。二是在桂花岛东广场设计单位原建议地雕塑骆宾王像,塑像基座北侧刻骆宾王简介,基座南侧刻杜甫颂骆宾王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三是桂花岛东侧近岸河上,塑一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群鹅像,岸边立自然石块,刻骆宾王七岁诗《咏鹅》。 四是在秋在堂内东西两面墙上,分别创作《讨武瞾檄图》和《葬紫琅山图》大型铜版画。五是地雕移至桂花岛西侧沁芳楼与秋在堂之间的广场。六是连廊上用邵干、姜任修、李于涛、李堂等以及南通古贤十余人颂骆宾王诗各一首。其他建筑立柱,适当选用骆宾王咏桂写景的诗联。
目前,年近耄耋的张松林还在研究“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生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南通的文化研究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见习记者龚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