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8时,家住钱家渡河旁的老党员秦步建站在河边,往五星村河长微信群里发送当天的巡河日志:“水质一切正常。”
今年以来,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积极探索护河制度,构建“官方河长+民间河长”管理体系,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青年志愿者为“民间河长”,与官方河长共同担负起河流巡查和水环境治理监督任务。
“民间河长”成为治水主角
2018年年底,经过村上推荐,秦步建正式被五星村聘请为“民间河长”,按照就近原则,家旁边的钱家渡河由他负责管理。从此每天巡河成为他生活中一个习惯,老秦乐呵呵地说:“每天不去河边看看,就感觉这一天少了点什么。”
没有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每天风雨无阻地在河岸线上巡河……和老秦一样的民间河长,在五星村共有20名。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间河长”。
近年来,“民间河长”俨然成为“治水主角”,一起成为河长制工作的参谋员、监督员、宣传员、联络员,形成守护绿水青山的强大助推力。
义务巡河自有套“治水经”
种田的农民、退休的工人、大学生……这些以前很少有治水经验的民间河长,到底如何参与巡河治河呢?
秦步建在长期巡河中总结出一套巡河办法:先看河面有没有垃圾,再一项项查河岸的设施是否齐全,然后看有没有污水排入河流……“我们一点不亚于‘正规军’。”
“民间河长”没有执法权,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老秦展示了他的解决之道:河道有情况第一时间和“官方河长”联系,反映问题,村里马上就会安排人过来解决。“我们主要是巡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专门的人员,每次反映的问题3天内都要处理完结。”
河长亲眼见证巡河效果
在闸北横河,“河长们”见到这样一幅场景:太阳照射下的河面波光粼粼,两岸青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鸟禽不时从水面掠过,几个村民正在晒着太阳唠家常。此处的河虽然不是很宽,但清澈见底。闸北横河“民间河长”陆谨说:“前段时间我巡河时发现大风把岸边的老树刮倒了,枯叶飘在河面上,到处都是。我就第一时间联系‘官方河长’,不到半小时保洁人员就赶来把树拖走,河面做好清理工作,你看现在河面整洁又美观。”
在各级河长的推动下,河道清淤工作已经开始。走近五星村17组河,挖掘机马达轰鸣,这里正在进行河道清淤工程。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周边群众对疏河的呼声也愈发强烈,主动性和配合度也在增强。此次清淤工程共治理长度370米,工程完成后不仅起到防洪减灾作用,也可提升河道整体生态。
下一步,五星村将继续用好“民间河长”的力量,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对辖区河道进行清网、清淤、控污、活水等专项治理,防止周边河道渔网、杂船回潮,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河长治”。
本报通讯员 候玉凤
本报记者 任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