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6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胡丹冬 曹蔚)在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即将到来之际,国网如皋市供电公司唤醒沉睡的档案,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回顾过往,皋电人心系百姓造福雉水大地
1918年,解放之前民国时期,如皋商会会长沙元炳先生在县城东水关南河边创立了皋明电灯公司,即国网如皋市供电公司的前身。雉水之城从此摆脱了用蜡烛、煤油灯照明的落后时代。
民国16年(1927年),如皋发生地震,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永安沙坍塌,周圩闸被冲倒,许多房屋倒塌,不少百姓流离失所。不计其数的田地禾苗被淹没,当年庄稼收成少得可怜。
世界红十字会苏北办事处东南监理支部得知情况后,恳请当时分管如皋地区的苏宁分署,安排如皋一粥厂马不停蹄地实施赈灾、抚恤民生。
期间,粥厂事务纷纭,除了应付日常经营管理任务外,还要分上午、下午两个时间段对如皋多处受灾点同时进行施赈。厂内职工只能利用晚上开展统计报表编制、总结等案头工作,因此对电灯的需求十分迫切。
上世纪20年代,百姓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加上遭遇天灾,粥厂经营困难、举步维艰,连员工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鉴于上述情况,粥厂负责人写了一封信笺送至皋明电灯公司,恳请考虑实际现状,酌情免除电费。
当时,皋明电灯公司是沙元炳私人创建的一家企业。作为一名爱国主义的维新派人士,他极力主张“启迪民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的观念,集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地方公办的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如皋公立简易示范学堂,创办了如皋县公立医院、鼎丰碾坊、裕如钱庄等一批普惠民生的实业机构。
沙元炳在收到这封信笺后,立即安排人员免除该粥厂一切电费,直至赈灾工作结束。
立足当下,皋电人尽心竭力服务地方发展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变了的是城市面貌形象、人民生活水平,不变的是皋电人那份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担当。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征程中,几代皋电人拼搏奉献的画面始终如影随形。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近年来,如皋市供电公司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电参谋”,结合地方实际确保上级战略落地见效,助力如皋营商环境指标连续两年全省夺冠。今年5月份,针对电力接入工程行政审批周期长的难题,如皋市供电公司促成如皋市政府全省首家在省政务服务平台上线“电力接入工程一件事”审批服务,实现电力接入工程线路方案和涉及市政建设、城市绿地等审批事项“网上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将可能需要跨层级、跨部门、环节多、流程长的审批事项,经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变成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
如皋市供电公司除了当好党委政府的“电参谋”外,还主动当好企业客户的“电黄牛”。疫情防控期间,如皋市供电公司接到国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口罩滤材生产线的紧急增容需求,第一时间整合各专业力量,组建公司“党员突击队”,开展现场勘查,确定供电方案,连夜实施增容工程,仅用短短23小时圆满完成送电任务(原增容流程20余天),其中2小时便架设了10千伏高压用户接入线路50米、新立了杆线一根、安装了10千伏真空断路器一台,助力该企业日产口罩滤材产能翻倍(300万只提升至600万只),有效保障了如皋及周边地区口罩需求。
不仅如此,如皋市供电公司还主动当好居民百姓的“电保姆”。如皋市中心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约有50户承包商,他们利用200亩的养殖池塘,建设了南通市规模最大的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现代化养鱼对电力可靠性要求很高,今年4月份以来,气温逐步回暖,合作社内主要养殖的“四大淡水鱼”(鲫鱼、鲶鱼、鲤鱼、草鱼)对氧气需求量增加。如皋公司长江镇供电所“农业保供电党员服务队”迅速组织人员为养殖户更换电能表及老旧电器零部件,对增氧泵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故障41处,受到承包商们的高度赞扬。皋电人成为了岛上10万条鱼儿的“守护者”。
古人云:“迷往事、思来者。”皋电人将铭记这段历史、秉承这份责任,融入地方发展、服务企业客户、增进民生福祉,永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