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律政先锋”
2020-03-07 10: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7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马达)今年50岁的高友林,年纪并不大,他是山水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城东街道板桥社区的居民经常在活动中能够见到他,再加上他每天乐呵呵的,现在社区不管老幼见到他,都喜欢亲切地叫他“老高”。

建言献策时,他是区人大代表

自2004年成为社区驻点律师后,高友林就和板桥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周二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成了他的固定工作。

城东街道龙王桥新村是建于21世纪初的小区,共有20幢居民楼,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由于没有专门的停车位,停车难成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每次来社区驻点服务的高友林总会花上很多时间才能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做为人大代表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建议下,部分人大代表的“关于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的建议”被崇川区政府采纳。2016年,崇川区政府在多番调研后出资,对该小区进行了停车位改造,通过对每幢楼南侧的花圃改建,共增设了停车位约250个,基本满足了本小区内的停车需求。在改造过程中,社区还结合人大代表的建议,联合街道、城管中队对花圃内的违章搭建、乱种植、乱堆放等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后,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认同,而高友林每次来社区,再也不会为停车难而烦恼了。

“为大家建言献策,是人大表应该做的,近年来,崇川区委、区政府紧盯群众关心的住、行、游难题,将‘微治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微单元’居民社区、‘微环节’公园广场、‘微循环’城市道路,硬件突出健身步道、停车位改造、店招店牌、屋面改造、雨污分流、外墙出新、路面维修、绿化提升等10部件,软件突出智慧城管、管理执法分离、停车秩序、垃圾分类、渣土管控、河道保洁、城市‘牛皮癣’治理、流动摊点管控、拆除违建、占道经营整治等10要素,使得居民生活改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高友林笑着说道。

疫情防控中,志愿者是他代号

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高友林自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做为志愿者在卡口值守的第35天。上午,在板桥新村卡口值守的主高友林收到了一份暖心的抗疫礼包,里面有医用口罩两个、一瓶消毒液、一瓶维生素咀嚼片、一袋闲趣饼干、两袋粥、两片暖宝宝、一包消毒湿巾、一副加绒橡胶手套,这是板桥社区为防疫志愿者送上的一份小小礼物。

1月31日,高友林在各种新闻里看到白衣天使的医者仁心、逆行勇士的无所畏惧、社区基层人员的万千辛苦,他主动请战,提出要参与到卡口值守中,他所居住的小区因物业公司管理到位,他就和家人商量要到平时驻点的板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家人对他的想法并不理解,感觉他是闲着“蛋疼”。“志愿服务哪分什么自己住的小区、板桥社区我熟悉,出入口多,难管理,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家人同意了他的想法。当天下午,他就出现在了板桥社区志愿服务者队伍中。

35天的值守,碰到过对封闭出入口严加管理不理解的社区居民,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和居民解释;小区内有人隔离,他跑前跑后为居民送菜、拿快递;每天,他总是很早到达点位,不声不响承担起测量体温、办理居民通行证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累坏了的社区工作者小憩一会儿……在他的影响下,山水律师事务所多名律师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

“现在疫情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不过,大家还是不能掉心轻心,安全防护还是必需的啊。”在卡口值守的高友林和在测体温的居民们说道。

复工复产前,他成为法律顾问

自2月10日起,崇川区第一批规上企业有序复工,在卡口值守的高友林每天又多了一份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服务的“差事”。

针对企业复产复工后房租纠纷、劳资纠纷、合同纠纷,高友林向所在单位建议,印制了法律宣传小手册,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展现出来,针对疫情期间许多居民对于法律知识的匮乏、部分居民高价贩卖疫情防护用品、造谣传谣、拒不配合小区疫情排查工作的现象,高友林也及时向他们做好法律宣传。

近期,板桥社区企业大部分复产复工,一些个体工商户的开业,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难度。高友林与社区负责人一起走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负责人进行普法宣传,对有复产复工需要的企业和商户进行复工前的指导。辖区某牙科医院,春节前受疫情影响停工,春节后急需复工复产。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平衡好企业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该医院向高友林求助。他提出了法律意见建议,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做好职工分批返岗工作,检查健康通行证的办理,要配备专职消毒人员定时消杀,在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确保就诊人员安全。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后,肯定会碰到很多法律问题,到时候欢迎大家来找我。”在社区企业微信群里,高友林为大家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