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机关还是学校,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山壮丽,人情豪迈!”15日,面对来访的记者,84岁的张圣嗣朗声背诵了自己刚创作的诗歌《祖国,我爱您!》。
年轻时的张圣嗣喜爱音乐、美术和文学创作,做过会计,当过老师,还被聘为杂志社的特约记者,进入新世纪,他加入了南通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
1996年2月,张圣嗣退休,他20多年笔耕不辍,利用自己的特长整理挖掘家乡人文底蕴,记录家乡风土人情,为幸福街道乃至港闸区抢救了不少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鹤涛小学的校名来自于港闸籍革命烈士单鹤涛,张謇、季德胜等名人与幸福街道均有渊源,幸福地区有全国文物宝地无量殿的遗迹……”一提到家乡,老人滔滔不绝。
2013年,在街道支持下,张圣嗣创作的《幸福的记忆》出版,该书有近40万字,书中的“地名溯源”诉说了一个个地名的来历和精彩故事;“风俗习惯”记述了岁时节令、婚嫁生育等根植于农耕文化的民俗风情,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镌刻着时代发展印记;“名人业绩”“战火英豪”等篇章则揭开了幸福街道的人文面纱。张圣嗣说,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走访了幸福每个村组,写的是幸福街道的故事,也是他个人幸福的记忆。
《幸福的记忆》出版后,张圣嗣依旧停不下笔,据统计,他退休后写作量达100多万字。除了写作,老人还画画。“这是解放初期流行的一种画。”张圣嗣拿出一幅“组字画”(如上图),画作的内容是烟花闪耀下的天安门,画中隐藏着“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字样。张圣嗣说:“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写作、画画,用真心来歌颂家乡,歌颂我心爱的祖国。”
本报记者 任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