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养护大中修工程广泛采用“再生技术”
本报讯 (记者彭军君 通讯员郭柏林)16日,记者从市公路部门获悉,为积极响应打好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南通市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广泛采用面层、基层再生技术。
据统计,今年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共9个标段,总里程为32.06公里,利用“再生技术”路段总里程达25.51公里,占比79.6%。其中,一标、五标、八标应用了面层就地冷再生工艺,三标、四标、七标应用了面层厂拌热再生工艺。
以往,在路面挖开后,用普通办法回填,工艺流程较多,维修时间长、造价高,废料弃运造成污染。就地冷再生技术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原有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集料、水泥及再生剂等,经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技术,造价仅是传统铣刨摊铺工艺的70%左右。此外,废弃料不需堆放,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原有沥青面层的利用率可达100%。
“不管采用哪种再生工艺,都实现了对老路铣刨料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负责人表示,随着再生工艺的不断成熟、改进,未来再生工艺在我市道路大中修工程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