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5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石唯)近年来,崇川区综合经济实力长期位居长三角设区市中心城区前列。在千帆竞发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崇川走出独有节奏: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核心指标持续领先。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65.8%、65.6%,规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连续十个季度两位数增长;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治水经验获国家生态环境部领导点赞推广。
如今,随着南通新机场、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这三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南通迎来了百年未遇的最佳发展期。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中,作为中心主城的崇川又一次站上历史潮头,再迎全新机遇。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指出:主城区处在南通之“眼”上,利用“眼”的位置,发挥“眼”的作用,放大机遇效益,大视野谋划未来,自觉扛起主城区的担当,展现主力军的作为,朝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崇川”目标勇往直前。
破题:深入找症结,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崇川路径”
近年来,随着产业更新进程加快,崇川原有的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正在慢慢地选择性退出,而新的动力源注入却不够,新进的产业项目不多,尤其是一些省、市级的重特大项目太少。同时,崇川的创新力量也极其薄弱,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有量列全市倒数第一,部分学校研发机构无法落地转化。因为现有产业缺乏吸引力,不能够满足需求,人才也在逐年大量流失。目前从全区税源分布来看,房地产企业占33%,工业企业占30%左右;纳税额在5000万以上的只有5、6家,500万以下的占据大多数。经济发展增速不快、增长乏力,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在城市建管方面,崇川也存在着围墙多、垃圾多、菜地多等问题;在生活品质方面,也有着养老、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问题,与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还存在差距。
发展的长期落后也对全区干部的心理、荣誉感和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马太效应、恶性循环。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崇川在全市考评中不断退位。
正处在发展阵痛期的崇川,带着沉甸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比照中进行新的思考。刘浩说,发展永无止境,总会存在差距。有些差距不可避免,但是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中央和省市委交办的任务、跟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三个方面不能够有差距。作为主城区,崇川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照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寻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崇川路径。
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崇川,又该如何破浪前行?
刘浩一语破的:有差距不可怕,关键是要认识到差距,并主动修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正视、勇敢面对,不断寻找、善于发现短板不足,积极创新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以向死而生的勇气激发动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背水一战。崇川要在新一轮“较量”中胜出,必须在产业发展、城市建管、生活品质下功夫,在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打造一个突破口,让干部有兴奋点和切入口,把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精气神激发起来。
解题:放眼长三角,寻求崇川发展的历史新定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谋划、推动的重大战略,这给南通每一个县市区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机遇面前,崇川的领导班子形成共识:紧扣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目标定位,把准中心城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的目标要求,提升城市创新、集聚、服务、生态功能。树立率先引领的主城抱负,奋力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都市“极核区”。
面对发展机遇,崇川区实施主动进取的竞争战略,提升发展标杆和追求,跨江融合、全面接轨上海。自2018年以来,崇川招引上海项目15个,其中南通天楹、南通顿琰网络科技为亿元项目;重点数据应用及科技研发类项目2个,南通复客软件园及南通青创园等园区载体相继开业。崇川还聚焦科创、金融、文创、运营等紧缺型人才,着力引进沪上大学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等人才。
再造中心主城的发展优势,就需要在创新上先人一步,而科技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崇川区围绕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引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借势互联网+、5G大规模应用场景开发,依托华为软件云等构筑“云生态”;围绕满帮集团华东智慧物联港、同洲物联网等项目,发展物联网产业;依托腾讯微瓴、协宜网络等项目,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商贸”;推动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快上市,京源环保成为南通首家闯关科创板企业。截止今年6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77%,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6亿元,增幅12%。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81家。
崇川围绕“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优化产业布局,促使“物理集聚”产生“化学裂变”,提高经济活跃度。把集成电路作为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重点,聚焦细分领域和配套环节,依托通富微电招引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把新材料作为提升效益的重点,依托醋纤、烟滤嘴等产出效益高的企业,加快华波新材料等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落地,打造醋纤单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把装备制造作为自主创新的重点,以中远海运川崎、中远船务、万达锅炉、金通灵为依托,招引带动性、撬动性强的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崇川除了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上做文章外,还从服务、生态功能上入手。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目前区级权力事项全部纳入江苏政务服务网审批系统。除此之外,还拆掉待开发地块围墙,种上香樟、桂花等十余种作物,以“绿化透景”替代“围墙遮丑”,崇川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随着清理长江岸线、五山滨江生态修复、姚港油库拆除、硫磺码头搬迁,崇川初现“近水可看长江,江上可揽五山”的美景;打通“断头河”,努力根治黑臭水体,提升岸坡绿化,白天的濠河清波荡漾,夜晚的濠河流光溢彩……崭新的崇川正在悄然崛起。
答题:关爱老百姓,让全面小康“含金量”不断提升
“服务百姓不能只停留在统计数字上,而是要真正满足群众需求。幸福感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来自于每个细节。”刘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提升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幸福感,崇川区打破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边界,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延伸拓展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每个街道均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提供助餐配餐、日间照料、健康管理、文体娱乐、保健康复、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精神慰藉以及居家上门服务等。
“6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80岁以上失能老人,以及所有90岁以上老人,这些人可由政府‘买单’享受助餐服务,每人每月都能享受到200元或300元的补贴。我们这边政府购买对象有500多人,其中140人选择了助餐服务,还有人选择了家政、助医等服务项目。”据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小双介绍,虹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崇川区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的第一批试点,自今年1月1日开始对外服务,项目共设有1个服务中心、11个服务站点。
“以前我们都是在露天场地排练,刮风下雨或者天太热就没有办法跳舞了,自从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排练场地后,我们就可以随时来排节目。”今年65岁的蒋阿姨,家住易家桥200幢,她是新东乐园舞蹈队的一员。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才练了一支舞蹈叫《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下个月就要去市里参加舞蹈比赛了!”
67岁的顾阿姨是虹桥新村16幢的居民,“我们老年人都特别喜欢这个场地!我是每天都来打乒乓球的,打球累了就去打牌放松,我退休后主要就在服务中心活动。” 顾阿姨还告诉记者,她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家住虹桥新村88幢的汪晓风,在23岁时被查出患有家族遗传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后来,母亲、哥哥、父亲相继去世,她病情逐渐恶化,经评定为肢体残疾二级,常年在家卧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正常就业,是虹桥街道虹东社区低保户。汪晓风目前每月享受低保金952元,用电、有线电视补贴,医疗救助等也得以落实。汪晓风每年享受2次临时救助,每次1500元。她现在是虹桥街道以工代赈人员,为社区加工彩珠制品等,每月有200元补贴。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社区,街道会对汪晓风进行慰问,平时也积极关注关心她的情况。
目前,崇川区贫困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为0.29%。其中低保户923人,标准为680元每人每月,分类施保后人均补差达到730元;低收入家庭标准是人均收入低于1360元/每月,在册612人,崇川针对其中的重病、大学生、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四类对象,按低保标准的60%发放救助;分散供养三无老人目前21人,每人每月享受1840元的特困供养待遇。通过这些举措,崇川区已消除了绝对意义上的贫困人口。
作为南通中心城区,崇川总体达到了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小康指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所有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目标值。但崇川仍不放松,依然在民生工程、生态治理等方面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的崇川,正以开拓创新、自信昂扬的豪迈姿态,挥写着一页页生动精彩的历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