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9-05-23 13:39: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小满时节,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与节气相应合,南通的经济发展正呈现出新的更加充沛的活力。

  今年1-4月,南通工业运行主要指标保持好于全省态势,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增幅分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3+3”重点产业占全市比重超60%。

  这是我市经济内生动力强劲的缩影,彰显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不断迈进,勾画出南通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清晰路径。

  

  突破惯性

  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改革创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化科技创新……万径归宗,都是为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本月中旬举办的一季度全市项目建设点评会上,市委书记陆志鹏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经济发展方面必须进一步做大总量,用“扩量”为“提质”夯实基础、赢得空间。

  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如何体现?南通路径明晰: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去年,我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在省综合考核中,我市人均GDP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抓经济发展,关键是抓产业、抓项目。产业项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全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振康机器人科创园、华峰超级纤维、江苏恒科新材料二期……在全市的各个项目建设现场,处处都是一刻不停赶进度的火热场面。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列全省第二;工业应税销售增长8%,摘得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3.9%,列全省第三;制造业新开工厂房面积增长23%,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我市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浪潮中,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善,发展平台越来越优,理念已经由过去的“招项目”切换到现在的“选项目”。据统计,我市共有39个项目列入 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领先,今年项目数列全省第二,仅次于南京。在这39个项目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8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有14个。

  摒弃惯性,还体现在突破传统制造的思维定势,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市工信局局长王凯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倒逼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南通大批传统制造企业近年来“老树发新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点。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车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船舶管加工智能制造车间……南通智能制造屡创佳绩,全市已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9个,约占全省总量1/6;智能化升级改造企业达500家,占规模企业数9.5%;累计建设省级智能车间44个;中远川崎被列入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全市“上云”企业超5000家。

  

  恒科新材料智能车间

  打破定式

  新激励机制凝聚合力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抓实体经济的浓厚氛围,抓产业的强大定力,抓创新创业的务实举措,既是南通取得亮眼成绩的根本原因,也是南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去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今后将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等(3+3+N)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钢铁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纺织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粮油食品等沿海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基地。今年,我市继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新经济业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产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增“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0家;培育供应链物流等新业态,放大跨境电商和华夏飞机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加工贸易试点等外贸新业态规模效应;推动氢能、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发展……我市新兴产业“领跑”转型驶上快车道,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演绎着“速度与激情”。

  大企业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秉持这一理念,我市积极实施“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梯度培育一批500亿、200亿、100亿、50亿级规模工业企业,发挥大企业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2018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00家。同时,从政策导向着手,引导企业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心无旁骛专攻主业。

  5月1日起,国家下调增值税税率1个百分点,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这为我市企业发展带来切实利好。南通市税务局主动尝试,积极探索大企业个性化税收服务,把减税降费的红利从“纸上”落到 “账上”。通过多部门联动,全年预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经营成本超120亿元。《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继出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撬动企业创新转型:提高对企业以技术需求对接创新成果的资助额度,对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给予重奖,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源源不断释放红利、滋养企业;一系列减负松绑、激发活力的政策让企业发展信心大大增强。

  5月21日开幕的第二届通商大会上,旗帜鲜明地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大力褒奖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切实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新激励机制有效凝聚各方合力,使得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踏踏实实专注实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转变方式

  高效益驱动激发活力

  当前,我市正处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阶段。按照省委赋予的“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定位、新使命,南通蹄疾步稳走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通过不断完善转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内生驱动机制,我市正在加快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

  传统动能主要指以传统技术、产业、模式为基础,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为条件的动能;新动能主要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发展动能。主政者清晰认识到: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个过程。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在于“转换”,而非“替代”。我市双管齐下,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另一方面培育发展尚未完全形成的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稳妥续接。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招商局重工、中天科技、通富微电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2018年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评定中,我市共有4家服务业集聚区获评,当年认定数全省第一……借助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我市经济新动能加速提升,步履坚实迈向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绿色发展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市工信局建立绩效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围绕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指标对评价对象开展绩效综合评价,推动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分为D类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和低端低效产能,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严控项目建设审批,严格市场门槛、技术门槛、环境门槛,停止审批过剩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切实从源头防止新增过剩产能。

  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12月以来,全市已关停“三行业”企业320家,其中,钢丝绳企业119家、印染企业63家。 2017-2018年间,全市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共关停沿江化工企业188家、升级119家、转移重组13家。2018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6.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近期,我市将下发《南通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严禁在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2020年底前,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退出或搬迁。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南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增速换档过程中,我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突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累积壮大。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南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开拓进取,书写新时代的发展新答卷。

  记者 朱蓓宁

标签:南通;发展;高端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