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通新华社区社保站“两发挥一主动”提高居民幸福感
2019-05-13 12: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3日南通讯(通讯员高杰 蔡丹青 记者 李志华)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新华社区,到处呈现着一派文明祥和安居乐业的景象。这里的务工者勤于工作,老年者乐享晚年,居民间融洽相处。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敏激动地说,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社区社保站“两发挥一主动”功不可没。

  新华社区地处南通市百年老镇——港闸区唐闸镇西南角,3个居民小区的不少建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社区现有居民2300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户籍人口3000人。辖区共有6个基础网格,9个专属网格。

  近年来,新华社区社保站作为社区的重要部门,充分发挥“社保连着千万家”的作用,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秉承“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的工作理念,第一时间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信息,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居民心顺,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

  发挥协理员作用 架起惠民连心桥

  随着社保站协理员和群众距离的拉近,居民有困难,身为网格长的社保站协理员总会第一时间知道。陈建国是个退伍军人,身患癌症,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孤立无援的陈建国联系了保障平台协理员,了解情况后,社保站干部与网格长一起伸出援助之手,立即为陈建国办理临时救助,申请困难党员慰问金等,并第一时间将慰问金送到了陈建国的手中;社区居民王慧玲年近7旬,因幼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二级重残,一生只能与轮椅为伴。上帝为她关上了一道门,却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她不仅遇到了相知相许的爱人,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命运宣战、向身边人致谢。深受社区社保站照顾和帮助的王慧玲,决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她自学了一段时间的织毛衣技能后,就利用空余时间,义务帮邻居们织毛衣。五年多的时间里,她义务帮助孤寡老人和左邻右舍织了300多件毛衣。邻居们都夸王慧玲不但手巧,心灵也美。尽管她年事已高,织毛衣的手艺也有些落伍,但她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善举,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结对帮扶惠民心

  社区“低保户”张志祥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妻子患有肢体重度残疾,原来家里用的是桶装液化气,生活极度不方便。社区社保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上级反馈,得到南通市委组织部、市红十字会的帮助筹集资金,帮助他家申请开通了管道液化气。现在,社区社保干部与五位困难家庭结对长期帮扶,直至他们完全走出困境,让困难家庭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得知社区有不少老人因身体疾病,被虚假药品广告欺骗,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社保站邀请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来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让老年人在讲座中增强养身知识,提高防欺骗能力。为提高居民就业技能,社保站先后举办了插花、蛋糕、西点、口红制作等培训班,100多名居民接受培训。居民王女士通过插花培训后启发很大,在社保站的引导扶持下,去年初自己开起了花店,当起了小老板,生意一直很旺。她自豪地说,多了一技之长,就多了一个创业的机会。

  主动作为改善民生 提高居民满足度幸福感

  为民办实事,是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也是信访维稳的核心。新华园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在建设时对各类管网、路面质量、道路宽度、停车位等指标的规划要求很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破损,灯光昏暗,网格员反映很多老人晚上回去多次摔跤。同时,部分居民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违法搭建、破坏绿化、饲养家禽、乱种植等现象比比皆是,社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小区道路原本就不宽,半幅路面还停满了汽车,大型救护车、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对此意见极大,要求改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通过网格员的反映,针对社区近一半人口为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社保站工作人员深感百姓无小事,小事也大事。于是,主动作为,协助社区网格办多次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后,及时向街道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

  小区改造是民生问题,是为民办实事之一,得到了街道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新华社区高度重视。为了顺利推进小区改造工作,做好、做实这项惠民工程,带着居民们的建议和意见,新华社区两委班子多次邀请网格员和居民代表一起开会商讨、沟通协调原有社区服务中心改造事宜。会上,围绕小区老年人居多的实际情况及居家养老的严峻问题,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提出了“适老小区”这一特色概念,明确了小区改造的方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去年底,新华社区成为省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其经验得到肯定。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