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市委市政府及各地各部门抓住用好先行先试机遇,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企业、基层关注的难点、热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制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百姓福祉提供强劲动力。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勇趟改革深水区——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在南通”系列报道。
今年毕业季,当身边不少同学还在四处投简历的时候,黄思雨已经正式入职。黄思雨是南通职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专业学生,此前她在江山农化当了两年“学徒”,因表现出色毕业即被企业录用,“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一员,我是幸运的”。
借鉴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先进理念,我国在2015年拉开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幕,南通成为教育部遴选确定的全国首批17个试点地区之一。3年来,先后有20多家中高职院校参与试点,设立试点项目达29个。
试点对学生、学校、企业乃至地方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市又积累了哪些经验?记者走访了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试点院校。
“双主体”育人
学生入学即“入职”
上午10点工作到下午1点半,短暂休息后是两小时理论课,傍晚5点半再次回到工作岗位,至8点半下班。这是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16级学生唐长江的日常。去年3月,他通过选拔进入学校中餐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拜南通大饭店冷菜间主管姜遇平为师,至今已度过一年半工学交替的忙碌生活。
理论强,实操弱,这是不少中高职学生共同的困惑,唐长江也是如此。“一开始手忙脚乱,师傅从改刀,到成盘、出菜,每一样都手把手带着我,一点点也就学出来了。”小唐略显骄傲地说,如今自己也能独当一面了,“前阵子南通大饭店评选30道经典名菜,其中有6道都是我独立做的!”
“立足于培养新时代工匠,现代学徒制打破了以往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局面,引入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双导师’队伍,‘双主体’育人。”南通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朱宁介绍,通过试点,学生入学即“入职”,在实操中长了真本领,更有不少学生通过具体的岗位生产实践,锻炼了发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南通开放大学学生徐天立发明的楼宇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发明与他的另外两个作品参加“第30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斩获2个金奖、1个特别奖。
长期以来,企业面临一线操作岗位的“招工难”,现代学徒制让这种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南通职业大学是我市唯一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2015年起,学校与企业陆续合作开办了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五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校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何晓春介绍,就在今年6月,学校与江山农化合作的精细化工专业试点班首批10名学生毕业,其中6人留用,目前已投入各自岗位,开启职场之旅。
“化工行业本来就面临招工难,以往我们招收到应届生后,还要对其重新进行职业培训,费时费力。”江山农化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志敏说,现代学徒制试点避免了招聘之后的“回炉”现象,学生“上课即上岗”,通过两年的轮岗制学习,对规章制度、基本专业知识到详细的操作规程有了全面了解,一步步进阶成为了合格的企业员工。
“两年来跟着师父学习,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感觉自己真正融入到了企业文化里。”在江山农化做“学徒”的黄思雨坦言,对师父的崇拜,对企业的信任,是她毕业后选择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据市教育局统计到的总体试点情况显示,试点班的学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优质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相同专业非试点班毕业生。
多元培养模式
平台机制不断完善
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和企业参与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在招生、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有同等话语权。
试点伊始,市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即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多次沟通、反复讨论,一致决定将康复专业传统的“4+1”模式,转变为“3年(学校学习)+1年(医院课堂)+1年(临床实习)”模式。如东中专则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教学,围绕学生(学徒)的岗位认知能力、岗位基础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三种核心指标,优化教学过程。
3年来,参与试点的学校、企业均根据专业等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订制”,逐步形成了“学训交替”“先学后训”“学训一体”等多种培养模式。
通过实践探索,试点校企合作开发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发指导手册》,形成了17个首批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标准以提质,共研制现代学徒试点专业课程标准150多门,大部分校企共同开发了部分精品课程、校本教材、电子课件、项目工艺单、视频资料、工程软件、数字化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此外,试点专业还开发了54门现代学徒制“企业本位课程”教材,其中16部已公开出版。
“高水平实训基地也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条件。”朱宁介绍,2017年,我市启动了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首批遴选10个优秀基地,各给予20万元奖补。
9月20日,记者走进全国首家“海尔智能家居实训室”,强烈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由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这家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包括智能家居体验馆、智能家居产品展示厅、智能家居工程项目仿真实训室等功能区块,实训设备总投资达600万元,是该校建筑智能化专业开展项目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像南通科院内这样规模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如今已成为大多数试点学校的“标配”。
以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建设、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以及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企服务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与此同时,各项制度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全市先后出台19个相关政策制度,包括组织机制、激励机制、育人机制、协调机制、服务及评价机制等。市财政每年拿出近600万元专门用于试点奖补。
产教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9月14日,位于南通海门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名17级学生正在华夏飞机工程师包小峰的指导下,开展飞机管路拆装的实操训练。今年6月,他们的学长、江苏工院首届航空专业学生,在结束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的顶岗培训后,顺利入职南通华夏飞机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飞机工程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飞机大修企业,也是江苏唯一一家飞机大修企业。在南通空港产业园内计划总投资4亿元,全部机库投产后,每年可大修支线飞机约150架、改装公务机约20架,年产值可达20亿元。2016年5月,这家企业成为江苏工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合作单位。双方先后合作成立“南通航空培训中心”,引进空客A320,与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合作开展OJT培训,培养飞机维护、翻修、检修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一方面主动要适应企业所需,另一方面更要服务地方发展所需,它面向的是地方乃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围绕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聚焦“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江苏工院与华夏飞机工程的这次校企“联姻”,在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并非个例。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我市已组建了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汽车职教集团、“新丝路”航海职教集团等5个产教联盟。
产教融合发展中,企业不但是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者,更成为人才培养的受益者。例如,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有限公司与南通开放大学合作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187名,合作开展技改项目达12项,约为企业节约成本200多万元;学徒、学生与师父、老师共同申请并获得专利21项目,其中发明专利2项。
当前,我市正规划建设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一批重量级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项目纷纷落户通城,急需这方面的技能人才作为配套。今年6月,依托此前在我市落户的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培训学院正式落户南通职大,首批100多名学员已进入实质性学习阶段。
“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同时,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如产教联盟、基地建设、共建学院等。”南通职大教务处副处长陈旭东说,这次合作标志着产教融合进入更高层次,双方将通过优势互补着力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电力工程师等数据中心相关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南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应用提供智慧支撑。 记者 王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