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优化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
2018-09-28 16:08: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优化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市区全程高效联动审批机制,开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大经济、民生项目审批推行“店小二”代办;实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江苏崇川政务服务“一张网”;86项行政审批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至全区106个社区……记者从9月19日崇川区召开的行政审批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崇川区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亮点频现,全区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一个服务型政府呼之欲出。

  办事群众扫码下载“一张网”微信公众服务号 。

  一窗式保姆式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效能

  9月初,崇川区行政审批局、住建局、商务局等部门召开审查协商会,就该区三季度重大项目——江海通一旺物流的施工现场准备开展现场协商。这是崇川区服务投资建设项目,破解项目审批瓶颈,快速推进项目审批落地的一个缩影。

  随着改革的深入,区发改委、区环保局、区住建局等多部门的100多个事项划入区行政审批局。为提高项目审批效能,区行政审批局构建了项目投资建设“一窗式”平台,在审批服务过程中做到“五个一”,即:一个窗口受理、一个主体代办、一个代表主办、一次性告知、一条龙督办,实现“全程一次申请、统一受理、材料内部传递、部门并联审批、全程一次办结”的目标。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去年崇川还完善了市区全程高效联动审批机制,开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召开专题研讨崇川重大项目的会办会70多次,协调解决了50多个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共有30多个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了施工许可证,有效加快了崇川项目建设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为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去年崇川区还创新举措,专门成立了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专业化审批代办员队伍,为区级重大经济、民生类项目提供全流程、精细化、保姆式审批代办服务。通过代办服务等措施,审批流程一般压缩50%,办结时限压缩70%以上。“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涉及6个阶段20多个环节,如果企业一家家跑下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代办服务实行,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以内即能完成。”崇川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周卫军透露。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崇川压缩立项、环评、能评、可研环节中申报材料12项,删减需申请人重复提交的材料10项,清理取消法律法规未作要求的证明材料7项,完成各类项目审批及备案共计636件。

  “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施先生来崇川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公司登记业务,岂料,提交资料时发现身份证忘在家里了,就在施先生急得不知咋办时,窗口人员告诉他可以通过“刷脸”系统证明身份。随后,施先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身份证模式的人脸识别,并很快通过了认证。

  今年4月,崇川区行政审批局引入与公安部门联网的“可信身份认证”终端,俗称“刷脸”系统。“可信身份认证”系统包含现场认证和远程认证两种模式,现场认证又包括有身份证和无身份证两种方式。办事群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灵活方便。“可信身份认证”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打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使政务服务更加精准化、便利化。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生命线。“刷脸”系统的实施,只是崇川实行“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其中一个举措。崇川区行政审批局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减少涉企事务办理流程。与此同时,“3550”改革目标常态化,区内企业法人设立全流程3天完成覆盖率达到85%,企业注册审批效率实现质的提升;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将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精简为49项,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精简为164项;全面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放开企业名称库,使用名称自主申报系统,缩短名称核准所需时间,并增加适用全程电子化登记的业务类型,不断提升网上办事的便利性,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办事群众少跑路,目前全区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80%。

  此外,在受理窗口实行各类业务一窗通办,包括个体工商户、有限公司、分公司、合伙企业等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手续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相关业务,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窗发证。今年以来,崇川区行政审批局的企业注册登记业务量为20368次,其中企业7723户次、个体户12645户次,月均办件量达2500多件,日均接待办事群众约500人次。

  不见面审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6年以来,根据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崇川区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职能在区街梳理、资源在片区整合、力量在社区集中、服务在基层提升”的工作思路,启动政务服务下放社区办理改革试点,推动“不见面审批”向社区延伸,同时,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虚实一致”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

  崇川区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直接办理民政、人社、卫生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以及代办无需专业技术要求及现场踏勘的服务事项。各街道撤销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职能调整为指导、协调、咨询等后台服务。目前,共有86项行政审批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至全区106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完所有事项的目标。为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区106个社区实行标准化建设,统一窗口设置、统一事项公示、统一人员培训,还设置了全科服务窗口,目前全区近1300名全科社工均持证上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化,崇川区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积极构建崇川政务服务“一张网”,录入政务服务事项3719项,先后公布不见面审批事项372项,实现了与全省“一张网”无缝对接。今年,在巩固“一张网”成果的基础上,还探索“一张网”向基层延伸,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通办、一窗通办、在家通办“四通工程”,让居民足不出社区、足不出户就能办完所有事项。

  居民黄大爷就是“四通工程”的受益者之一。黄大爷夫妇户籍所在地为任港街道任港社区外滩北苑,前年搬到天都花苑跟儿子一起生活,去年黄大爷两耳失聪,想要办理残疾证,但咨询文峰街道五一社区后,被告知必须到户口所在地办理。老人家因行动不便便将此事搁浅了。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底,五一社区给其老伴打来电话告知现在就近即能办理。任港社区收到五一社区的代办通知,他们在平台审核后提交给任港街道审核,再由街道提交给区残联,区残联组织残疾评定。如今,黄大爷已经顺利拿到了残疾证。

  本报记者陈静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