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讲述】“的确良”——记忆中的衣时代
2018-09-01 10:11:00  来源:南通日报  作者:周祖斌  
1
听新闻

都穿“的确良”

  1970年,凭票供应的“的确良”等化纤衣料,成为女青年服饰打扮的最爱主料。

  图片由 单宝玉 提供(钱江晚报2009年10月1日A0033版:典藏·家庭相册)

  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的确良”是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作为布料的“的确良”衣裳,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人而言,大家对“的确良”都有种特殊的情愫,拥有一件“的确良”衣裳,是当时每一位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缺食少穿是生活的常态。当时买布料是要凭布票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是当时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我上有两个姐姐,家里若有添置新衣服自然也就很难轮到我的份上。两个姐姐穿旧了的衣服只要不是太花的,经常重新裁剪后让我继续穿,父母走亲戚时带回来的一些半新不旧的衣服,总会让我兴奋一阵子。

  我的第一件“的确良”衣服,说起来有些心酸。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地里掰回家的玉米棒子,堆积如山,需趁着炎炎夏日脱粒晒干后,到镇上粮站出售。父母忙着照料地里农活,剥玉米粒的手工活,就全落在放暑假在家的我们几个孩子身上。娇嫩的手指手掌,常常被坚硬的玉米粒磨出血泡,疼痛不已。为了刺激和鼓励我们干活,母亲每天奖赏每人5分钱用以购买冷饮。当时我们都舍不得买,我把辛苦所得的冷饮钱积攒起来,加上春天时自己放学回家挖蒲公英出售挣的零花钱,凑到2元多全部交给母亲,让她给我买件“的确良”做的绿军装。那时,“的确良”的绿军装在我们男孩子的世界里,是最流行、最时髦的。

  记得母亲花了3.2元,到布店扯上几尺“的确良”布料,找裁缝店做了这件“的确良”绿军装。记得刚穿着新买的“的确良”绿军装上学,引来不少女生赞许和男孩羡慕的眼光。这件“的确良”绿军装我穿了三四年,伴我读完小学,因为我长高了,衣服尺寸太小,才让把它压箱底。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朝刮起,最先变革的,便是人们身上的色彩。当时街上“绿、蓝、黑、灰”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等走进平常百姓家,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成为年轻人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

  眼下,你随便走进哪一家商场布店,都会为那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饰而叹服,真的是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如今的衣服,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衣服的概念,而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如牛仔服、情侣装、乞丐服、文化衫等,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旗袍、唐装、汉服也卷土重来。

  改革开放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却是非常惊人的。如今“的确良”虽早已风采不再,但它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和折射出普通老百姓在穿戴方面发生的从商品匮缺到商品丰盛的历史巨变。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