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课程改革已步入“高原期”,呈现出有共识、有途径、有经验的“三有”现象。如何高位发展,突破这一“高原现象”?教科院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在传承中求变、在坚守中求新,力图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快步伐追赶超越,将南通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凝聚课改共识,谋求课改理念新突破
经过近20年,特别是近5年来的区域课改推进,南通初步形成了课改共识,即:课改可以改善课堂生态,提高学业成绩;课改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形成质量高地。
新形势对新课改提出新要求,要进一步凝聚课改共识,谋求课改理念新突破: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去引航课改;坚持以“适合教育”这个核心去引领课改;坚持以“核心素养”这个重点去引导课改。
拓展课改路径,谋求课改目标新高度
下一步要进一步拓展课改路径,在课改目标上有新高度:要加强南通课改理论的本土建设。在学习中、实践中、研究中实现南通课改认识的本土化、理性化、系统化,建构起具有南通特色的课改理论构架;要完善南通课改政策的顶层设计。精心编制区域课改工作的中长期规划,让课改理念统摄全局、让课改要素整体关联、让课改举措有序落实。要促进南通课改内涵的不断丰富。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改革,用动态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把握现代教学关系,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构建新型教学运行机制;还要突出课程建设,通过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构架与设置方案,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优质化和多样化,不断丰富南通课改内涵。
提炼课改经验,谋求课改行动新作为
行政推动、评价驱动、榜样带动、教科联动、团队策动、成果鼓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南通区域课改的实践智慧。大讨论中,既要继承传统、提炼经验、用好经验,又要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因此,在课改行动上有更新作为:要重塑课改价值理念。拒绝“功利至上”和“升学率是第一要务”课改倾向,秉持“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改革理念,不断促进课改机制从行政推动走向内源发展。要合力攻关课改难题。不仅要加强课程、课堂中细节问题研究,还要关注影响课改动向政策问题、理论问题研究;不仅要引导教师参与研究,还要主动投身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为学校课程建设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要锤炼课程领导能力。锤炼课程领导能力,对于校长而言,就是锤炼其在提升构建学校课程价值体系、规划学校课程方案、有效促进校本课程研发、打造卓越教师团队等方面的领导力;对于教师而言,就是锤炼其直面具体班级、学科与课堂,有效参与课程计划、实施与评价等教学活动的能力;对于教科研人员而言,就是锤炼其提升其区域课程规划能力、专业指导服务能力、学科团队建设能力。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水平,共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为深化课改创设积极的生态。积极推进教育质量观转型,倡导绿色标准和绿色评价。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