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清明祭扫首轮高峰已至 南通绿色祭扫成主流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3-19 16:13:00

  中国江苏网3月19日讯 3月18日,春雨绵绵,但前往东华塔陵园、南通公墓的祭扫人流未受太大影响。记者了解到,17日、18日形成今年清明祭扫的首轮高峰,南通公墓和生态故园共迎来了2万名祭扫市民,东华塔陵园也有2.5万人前来祭祀先人。一束鲜花、一根黄丝带、网上追悼、时空信箱……随着移风易俗、绿色祭扫政策宣传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祭扫成为今年清明祭扫主流。

  鲜花丝带,环保祭祀受追捧

  18日上午9时,东华塔陵园停车场已经停得满满当当。鲜花诉说思念,丝带表达追思,记者注意到,陵园内,随处可见树上、栏杆上系着的黄丝带。虽然也有人带“纸钱”“元宝”,但总体不多。南通公墓内情形同样如此,南通公墓管理处主任蒋敏健说,烧纸的人数、次数一年比一年少。

  记者在东华塔陵园发现,绿色环保的追思方式越来越被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欢迎。“亲爱的奶奶,我想您了,这一年我们很好,希望您在天堂也很幸福……”在时空信箱前,市民孙小姐流着泪将写给奶奶的信轻轻投入。“纸烧多了污染环境,这种时空信箱既可以表达追忆之情,又绿色环保。”孙小姐说。

  绿色祭扫渐成风气,传统旧习俗仍然存在。近两年,东华塔陵园推出了代客焚烧纸钱的服务,祭扫群众可以选择就近的代烧服务点,将带来的祭祀用品(限量携带,不超过0.04立方米,约为一件草纸加少许冥币)交由工作人员集中焚烧,客户不进入焚化炉危险区域。这项服务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和配合,大大减少了市民祭扫高峰时期在陵园内停留的时间,让祭扫更加顺畅。但也有部分市民对此表示不解,为了照顾大家的心理,工作人员在收纸钱时会让市民写好名字,以此来让大家宽心。东华塔陵园办公室主任丁永铃表示,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有不断反复、不断推进的过程。

  网上祭祀,跨越时空距离

  扫扫专属二维码,即可链接网上公墓,在网上即可完成点歌、献花、上香、点烛、敬酒、叩拜、超度等祭祀仪式。“这种形式真是很方便。”18日,在志愿者帮助下,65岁的市民张先生现场在网上为去世的父母建馆。建立用户名、密码,录入老人的生平信息、上传照片,一个网上公墓雏形初现。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共有兄弟姐妹4人,除他和小弟外,哥哥姐姐分别在南京和北京生活。前些年,哥哥姐姐清明前会专程返回南通为父母上香,这几年他们年纪大了,不是委托子女回来,就是托张先生代为祭祀。“有了网上公墓,哥哥姐姐在外地也可以尽尽孝心了。”张先生说。

  “只要登录东华塔陵园官网,打开网上公墓模块,凭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页面。”丁永铃介绍,市民现场还可以向志愿者申请制作专属二维码,有了二维码,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祭扫。记者了解到,网上祭扫这两年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目前东华塔陵园已有网上公墓1000余个。为了方便市民,今年,东华塔陵园还专门安排了志愿者帮助市民网上建馆,现场建馆成功并完成网上纪念活动的市民还可获赠鲜花一支。

  生态安葬,让先人诗意栖息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当下,推动生态殡葬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市将在生态故园组织首次集中节地生态安葬仪式,已有18户市民报名参与,目前报名仍在持续。我市是江苏省较早开展骨灰海(江)葬的地区,1996年以来,已先后组织了6次江葬和13次海葬,1628名逝者魂归大海。今年,市区有9户报名参加海葬活动。

  生态安葬是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将生命融于大海、绿树、青草、红花之中。“为逝去的亲人选择美丽的归宿,把宝贵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世。”蒋敏健介绍,此次节地生态安葬地点选择了生态故园内最好的位置,推出的首批生态葬方式有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逝者为南通市区(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示范区)户籍者,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明、骨灰寄存证明及经办人与逝者亲属关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等报名参加。为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每位逝者亲属将获得3000元奖励,市文明办、民政局还将为其颁发证书、纪念章、纪念币。

  记者袁晓婕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