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洋雷锋”走进社区成风景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3-05 09:57:00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讯 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一群来自纳米比亚、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

  “洋雷锋”走进社区成风景

  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通大国际教育学院“洋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社区、启秀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据悉,这支南通首家“洋雷锋”志愿服务队已成立6年,留学生们经常深入辖区,开展义诊、教英语口语等志愿服务。

  “洋雷锋”常常来到社区

  3月3日下午,通大国际教育学院“洋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文峰社区,为老人们量血压、测心率,还教辖区的中小学生学习日常英语口语。

  文峰社区党委书记吉莉曾任启秀社区党委副书记,前年9月调到文峰社区。吉莉介绍,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6年前成立南通首家“洋雷锋”志愿服务队,服务基地设在启秀社区。当日,成立仪式上,15名“洋雷锋”志愿者在旗帜前进行了宣誓,并接受了社区颁发的聘书。3月4日,这支“洋雷锋”志愿服务队又来到启秀社区为居民们义诊,还与南通中学国际班学生进行中英文互动交流。

  “通大留学生志愿者经常深入崇川区多个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还参加过一些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吉莉说,留学生志愿者有不少是医学生,他们已学医数年,为居民朋友们量血压、测心率时很细心,还能用中文交流沟通。

  印度留学生Divya Baala是通大国际教育学院大四医学生,她第一次来社区参加义诊志愿服务。“能为友好的中国人民提供贴心服务,我很开心。”

  志愿服务带来幸福感

  南通大学是闻名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莫文隋”精神相结合。

  通大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5年,以弘扬“雷锋”精神、“莫文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为宗旨,立足校园,辐射社会。

  “我的叔叔今年42岁,从事志愿工作25年。”受到叔叔的影响,来自印度的大四留学生Shantha Pukky从15岁时起,就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天地里。初到通大的Shantha还曾担心来到新环境后,再难找到机会继续做志愿工作,但很快他就惊喜地发现,“每天学校里都会有穿着红马甲做志愿服务的学生。”

  2017年初冬,通大“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暖冬计划”情暖通城,在这些红马甲志愿者里,黑皮肤、卷头发的Shantha成了大家口中的“洋雷锋”,他笑道:“在中国、在通大成为志愿者很快乐。”

  留学生Aira说,“来中国以后,我知道了雷锋。雷锋精神是一种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雪中送炭的精神……我想,无论何时何地,好人好事都不会断,只要有爱在。”

  来自纳米比亚的医学毕业生Kimmy曾是“洋雷锋”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说,“我们来到社区为老人量血压、测心率,也教中国孩子们英语……作为医学生,这种回馈社会的方式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幸福感。”

  爱心接力传递跨越国界

  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在读留学生600余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约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32个国家,学习医学、商学、计算机、电子等专业。

  “近年来,学校在重视留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十分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通大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倪建乐说,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服务不计报酬的人,“其实,志愿者各国均有,叫法不同而已。”倪建乐说,国际教育学院“洋雷锋”志愿服务队已融入通大“莫文隋”青年志愿者的大团队中。“在‘莫文隋’精神的传承和浸润下,一批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江海大地上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爱心接力,传递不断。”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