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基本照护保险实施近两年 4669名失能人员获保障
中国江苏网12月12日讯 “帮我洗了头、洗了澡、剪了指甲,让我的身体焕然一新。”6日下午,93岁的刘洁如老人刚刚接受完邻鹿康护提供的上门照护服务,神清气爽地说。这一由照护保险提供补贴的服务,正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温暖。
率先尝试造福更多失能人员
我市198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超27%,仅市区老年人口中失能者就有约3万人。为适应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减轻失能者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医疗成本,我市经过多年探索,于2015年10月制定出台了基本照护保险制度相关意见,并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
基本照护保险制度是独立于现有五项社会保险险种之外的新险种。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延伸,照护保险以社会化照护服务为主,解决长期失能者的生活照料和生活护理问题,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事务性及经济负担,更好地保障失能人员享受到有质量的服务。
与其他城市之前类似的保险不同,我市的基本照护保险不仅限于老年人,而是覆盖了崇川、港闸、南通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有近120万人。
据统计,制度实施近两年来,共有4669人享受到这一保险,其中护理院709人、养老院181人、照护病区21人、居家377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05岁、最小的3岁。
2016年7月,国家人社部决定在上海、宁波、青岛等全国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南通被列入首批试点城市。
方式多样提升基金使用效能
2016年1月1日起,市区长期失能人员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纳入了制度保障。
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完善实施细则,优化居家照护服务套餐,力争提升照护保险基金使用效能。
“今年还提高了待遇标准。”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陈志军介绍,护理机构(院和照护病区)的标准由原来36元每天提高至50元每天,养老机构的由原来25元每天提高到40元每天,“居家重度失能人员如果申请居家照护服务,等于是在享受15元每天的照护保险补助外,又享受到390-500元不等的服务,老人们评价很高。”
五年前,王瑞泉老人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一直卧床不起。老伴蔡阿姨说,最怕给他洗澡,必须有帮手一起搀扶。得知可以享受照护保险,女儿立即帮老人申请了,并与邻鹿康护签订了上门照护服务协议,“每个礼拜有人来帮他洗澡洗头,真是帮了大忙。”
刘洁如老人则是20多年前因双侧股骨头移位造成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儿女都在外生活,虽然请了保姆,仍有诸多不便。今年11月,老人通过照护保险申请了居家上门服务,每周都有人来给她洗头洗澡、测血糖量血压,每个月还会帮她剪一次头发,“她们态度都很和善,不怕脏、不怕累,还跟我聊天,安慰我这个孤独的老人。”老人说,希望这个举措推广到全国,让更多老人享福。
而在护理院,每月1500元的照护保险补贴,则让更多失能老人可以选择更有尊严的活法。80岁的张夕荣老人,在常青乐龄护理院已经住了6年多,处于全失能状态,还插着胃管,“家里请个24小时的护工也要三四千,万一有点什么小毛病还得去医院。” 张老的爱人金钺说,护理院照顾得很好,从来没有褥疮什么的,生病了还能得到及时治疗,“有了照护保险之后,补贴的1500元加上张老一个月2800元的退休工资,多出来几百块还能给他买点水果营养品。”
政策引导资本青睐养老产业
2016年1月1日,照护保险正式实施时,常青乐龄护理院是首批认定的定点机构之一。“那时候护理院就有110名老人享受了这一补贴。”护理院院长徐玲介绍说,目前有160多位享受照护保险的老人住在护理院,相对稳定,“也是因为照护保险的介入,让大部分企业退休的老人可以承担住院和医疗费用。”
目前,常青乐龄在南通已经有了四家分机构,同样是首批定点机构的北阁护理院则长期处于一床难求的状态,更有不少社会资本将目光投向了照护机构和养老服务产业,“现在纳入定点的护理院已超过10家,新增护理型养老机构18家,新注册照护服务公司5家。”陈志军说,政策对资本的引导作用显现。
为解决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市人社局专门组织开展基本照护保险照护服务技能培训,仅今年就有三批次240人参加培训,接受包括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排泄、入浴护理,床上搬移及睡眠照料、消毒、冷热应用及临终护理等方面的培训。考试合格后,他们会拿到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还将把养老器具及部门适老化改造项目纳入照护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APP功能,将上门照护受理、安排服务机构及套餐变更、服务评价等纳入其中,“目前照护保险只在市区范围实施,明年起我们将在‘长寿之乡’如皋市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