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吴乐论坛暨中国评弹艺术节在启东举行
评弹界“启东现象”呈现勃勃生机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讯 江南之花江北种,吴音声声韵不同,一曲北调海上来,不到姑苏到启东……22日,2017吴乐论坛暨中国评弹艺术节在启东举行,业界“大咖”云集,既有专家学者、也有表演艺术家,围绕如何保护和弘扬吴语地区曲艺品种展开深入研讨、激发心智碰撞,呼吁通过对当代吴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弹,是吴语地区音乐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曲种之一,也是吴语地区最为成熟、最具特色、最有历史、最有内涵的曲艺品种。经国务院批准,评弹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启东作为苏州评弹艺术在苏北传播的前沿,多年来形成了融合启东多种民间音乐、戏曲、语言特点的曲调和唱腔,称为“评弹北调”,现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艺术节上,张刚、樊祖荫、常祥霖等国内9位业内专家和学者,秦建国、高博文、姜永春等国内10多位评弹表演艺术家一致认为,评弹界的“启东现象”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令人鼓舞,更发人深思。目前,江浙沪地区评弹专业团队,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苏州地区,目前在职在编不到200人。但几乎每个团队里,都有启东籍演员,且都是40岁上下的“台柱子”,在各大评弹演出市场和曲艺类(评弹)艺术赛事中均有启东籍演员取得佳绩。
深究“启东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多年来,启东市评弹团深耕专业、心无旁骛致力于评弹的传承工作,在完成公益性送戏惠民演出的同时,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探索和开拓评弹市场。最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将评弹艺术推广到北京、新疆、河北、山东等地区,这些北方市场的开辟和发展在评弹业界是独树一帜的。与会专家们认为,启东市评弹团在跨地区、跨行业进行传承与保护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为评弹的传承和保护注入新活力。
对于评弹界“启东现象”,启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施黄捷分析:这与当地广泛的群众票友密不可分。多年来,启东市一直是苏州评弹学校的生源基地,启东评弹团也是江苏评弹界目前最具实力的演出团体之一。启东最多时有40多个书场,市民热爱且尊重评弹艺术。接下来,启东将在公益性演出、市场开辟、人才队伍等方面,探索更多机制推动启东评弹艺术的发展。
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看来,评弹是吴语地区最重要的乡愁,保护和传承任重道远,希望能多方面搭建平台与整体保护体系。南通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在新时期新阶段,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江海文化”品牌,培育更多具有南通气质、江海气魄、民族气派的文艺力作。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评弹名家专场演出,让戏迷享受了饕餮盛宴。《小锣一敲唱开场》《板凳姑娘》《狸猫换太子》《文姬归汉》等剧目深受评弹爱好者喜爱。其中,《板凳姑娘》以“中国好人”、启东市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物苏晓琳为原型创作,讲述了其与丈夫杨海军的爱情故事以及热心公益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