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启东19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顺利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黄海)农田连片,沟渠配套,稻浪滚滚……昨天,记者走访吕四港镇锡康村、培根村、南星桥村的高标准示范连片农田。而几年前,这些区域的农田还是零星的旱作田块,或是抛荒半抛荒土地。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改造沙土种植水稻,吕四港镇5万多亩土地实现“沧桑巨变”。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富民工程、基础工程和龙头工程,启东一盘棋统筹推进该项工程,制定了强化监管、协调服务、验收质量、奖惩并重等保障措施。今年以来,启东围绕“十三五”期间新建高标准农田43.7万亩的目标任务,严格标准、严实举措、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目前总体工程进展迅速,2016年该市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全部工程将于8月底竣工。今年规划建设19.01万亩,目前已完成建设总量的40%。
东海镇德字村3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加快进度修建水渠。该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覆盖共乐村、德字村、建民村、东余镇村、东安镇村5个行政村。土地平整面积14000亩,新建泵站25座、机耕桥3座、水泥机耕路29.46公里……
“原先的农田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农田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德字村总支书记陈永逵告诉记者,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12月份可投入使用,有望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应、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在启东,一些从2015年提前实施的乡村已开始有收获。到目前为止,王鲍镇大生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00亩,流转土地1000亩。“流转的土地发包出去,不仅可以带来租金收入,承包土地的老板进行规模种植还会雇佣村里的劳动力,促进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致富。”村干部周义告诉记者,目前大生村引进大户种植大葱,亩产1万斤左右,2015年大葱市场行情特别好,每亩的经济效益有3万元;去年效益差不少,每亩效益也有五六千元。
启东一手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抓建成区开发利用,显现出建成一片、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喜人成果,一个个以规模化、特色化及“全托管”为主体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启东全市共有家庭农场726家,“全托管”服务主体191个,农民合作社1205家,南通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