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港闸向贫困家庭打出帮服组合拳 精准消除扶贫帮困盲点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7-31 09:41:00

  中国江苏网讯 “感谢街道和区民政局走帮服小组对我们的关心,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本月上旬,朱美萍从街道干部手上接过3万多元救助金时,感动得流下眼泪。

  今年50岁的朱美萍是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区16组居民,4口之家的日子原本还算过得去。去年,朱美萍被查出患有骨髓瘤,一年10多万元的医药费和两个小孩上学的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

  社区居委会干部“走帮服”上门了解到这一情况,认真核查后及时为该家庭申报了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今年上半年,经幸福街道办事处审核、港闸区民政局审批,该家庭最终申请到38853元救助金。

  “支出型”贫困家庭由于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按现行低保政策,无法享受低保待遇,一旦遇到不测,往往比低保户更加困难。早在2015年,港闸区就开始关注“支出型”贫困群体,在全市率先出台救助政策和实施相关工作,一些地方也相继探索救助办法。近三年来,全区已救助95户次家庭,发放救助金132万元,单笔救助金额最多一户为46100元,救助4万元以上的有10户次家庭,其中一户家庭连续两年得到救助,救助金额近10万元。

  因病致贫、子女就学、突发意外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普遍存在,救助此类“困难户中的夹心层”,成为港闸区“走帮服”活动合力攻坚的“关键少数”。为此,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将支出型贫困作为区党政领导负责A类问题来解决。在重大疾病医疗、基本生活保障、劳动就业、贫困家庭教育等方面接连打出帮服“组合拳”,精准消除扶贫帮困的“盲点”,力争“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政策扶贫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区政府将修订完善《港闸区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提升救助效果。一方面,降低支出型家庭的准入门槛,扩大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对象覆盖面。过去,救助只将医药费和学生学费列入支出范围,办法完善后,计划按低保标准测算生活费用并列入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提高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标准。目前,生活救助的标准为2个月的低保金,医疗救助的最高额度为4万元,教育救助的最高额度为2000元。新的办法将提高各项救助标准,进一步提升救助的效果。

  慈善救助别具特色,定向标靶。港闸区现有慈善会和慈善基金会两个公益性慈善组织,资金总额1000多万元,针对病患家庭定制了多个救助“大礼包”:“慈善临时救助”,对通过政府政策性救助后仍然困难的大病患者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年救助30多万元;“慈善牵手助医”,每年按人均10000元的标准,向10名特别贫困家庭大病患者发放助医款,已累计发放50万元助医款,救助50人次;“贫困家庭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已发放救助金160多万元,季受助对象70多人;“大病儿童慈善救助”,全区共有16名大病儿童享受救助,年救助10万元左右;“大病患者春节慰问”,按每户1000元的标准进行慰问,年发放慰问金30多万元,慰问300多户大病患者。

  全程托底、授人以渔、润苗筑梦……港闸区及各部门精准帮服,各显所长,纷纷送出“政策大礼包”。区教育局将在原有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新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港闸户籍2000多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港闸区上中小学阶段,包括社会实践、校服、伙食等,不花一分钱;区人社区摸清底牌,全程跟踪式“一对一”就业帮扶,确保困难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提升家庭脱困的内生能力;市老促会与区分会联合开展助学扶贫活动,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渐进式采取“一性次资助”“后续跟踪资助”和“特殊情况资助”方式,资助支出型贫困家庭的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同时,在各街道协同推进,持续开展教育、就业(创业)和健康等系列帮服活动,用精准扶贫拔掉“穷根”。

  记者 蒋晓东 实习生 凌雅娴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