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国网江苏经研院:让每一分电网投资都花在刀刃上
2020-06-04 16: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6月2日,无锡垄巷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的可研评审。该工程新建主变容量18万千伏安,新建架空线路长度12.7千米。该院专家经过2天的紧张讨论,对工程可研方案提出了20项完善意见,优化总投资166万元。

“经研院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江苏电力公司全年投资项目评审把关,从项目经济性、项目精准性角度给出完善意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院副院长郭莉说道。

今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制定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方案,打出开源节流“组合拳”,促进公司和电网发展“质”“效”双提升。为此,国网江苏经研院第一时间明确了6方面任务,策划了25项攻坚行动,推动技术经济评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把好资金“出口关”,当好公司投资的“节流阀”。

评审关口前移,提升精细化水平

每一项电网工程的投资建设,其工程方案都需要经过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个环节不断细化明确。其中,工程总体方案需要在可研阶段确定,投资概算在初步设计环节确定。但通常情况下,工程可研方案过于笼统概括,还不足以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度的优化。同时,初步设计方案也无法涵盖具体工程细节,投资概算制定中,“估计”的比例依然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错位关口前移’,可研阶段的重点环节需要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相应的初设阶段重要方案需要达到施工图深度。这样,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空间进一步扩大,投资概算也将更加精准。”国网江苏经研院技术经济中心电网评审室主任李国文说。

以南通芦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例,该工程在可研评审中,其电缆设计方案深度达到了初步设计的深度。专家组根据方案提出了优化措施,调整了方案路径,减少了顶管的建设数量,累计节省投资400余万元。

“这种‘错位关口前移’给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需要所有工程设计人员十二分的精细和认真。电网的精细化水平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不断提升的。”李国文说。

针对桩基施工、电缆隧道等电网工程的地下部分,国网江苏经研院还开展专项评审,进一步提升重点方案的精细化水平。

“地下部分具有工程体量大、成本费用高的特点,同时受到地质条件、地上设备布置、地上地下方案配合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工程方案及费用概算弹性非常大。”国网江苏经研院技经中心专家徐宁说,“通过专项评审,工程大幅提高了施工前勘测精细度,同时全面细化了设计施工方案,将概算编制精细程度全面提高,将投资的’水分”彻底挤出去。”

据介绍,针对跨越工程、施工停电方案、主要设备选型等,该院同样采用专项评审制度,降低跨越工程数量,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施工,持续优化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经济性。

“通过方案的极致优化及预算精细制定,目前,江苏电网建设投资核减率达到3.7%,今年已节约建设投资2.2亿元。”李国文说。

建立规范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电网建设投资优化的基础,而评审标准的细化是精益管理的重要保障。”国网江苏经研院技术经济中心副主任张旺说,“自国网公司提出‘提质增效’战略来,江苏经研院累计优化完善6项评审规范,参与编制国网公司首部《基建技经管理标准化手册》,为技术经济评审树立了统一的‘标尺’。”

传统的电网建设项目评审,一般依赖相关专家的经验判断,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存在投资审核把关不严、审核标准浮动等问题。5月11日,国网江苏经研院发布《评审标准化管理体系》3.0版本,对比2019年发布2.0版更新了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常见问题清册相关内容,补充了典型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我们要将不确定的个人经验变成确定的标准规范,让制度和标准保障投资预算的准确性,缩小投资预算与竣工决算之间的偏差。”张旺说。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评审工作标准化,该院建立了项目评审案例库,将具有典型性的工程评审案例编入库中,作为以后开展依据。“这些案例就像教科书一样,与技经评审标准规范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了评审标准化体系,让评审工作有标准可依,有案例可循。”张旺说。截至目前,该案例库累计搜集经典案例60个,涉及工程16类,非工程类14种。

今年初,国内突发新冠疫情。为保障江苏迎峰度夏、新能源送出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国网江苏经研院开展远程在线评审并第一时间编制《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远程电子化评审管理工作规范》,明确线上评审流程、要点。疫情期间,累计开展电网初步设计线上评(内)审140项,在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累计节省建设投资1.58亿元。

疫情期间,国网江苏经研院评审人员线上对工程方案进行评审

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国网江苏经研院创新定额滚动机制,从工程现场吸取造价技术经验,及时更新造价标准,并反馈给工程前期评审,持续优化投资预算的制定。

“疫情期间,工程建设费用中需要增加现场防疫费用,但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的先例。正是通过定额滚动机制,我们最短时间内编制了《施工现场防疫费用标准》,指导全省工程合理列支相关费用。”国网江苏经研院定额办公室孙海森说。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

5月11日,由国网江苏经研院开发的江苏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系统实现了全省应用,通过各级数据同源汇总、统一规范,支撑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更为精准高效开展。

“如果说技经评审是工程建设的前端把控,那么电网发展诊断就是后端反馈。其诊断结果将作为下阶段电网规划、投资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电网持续精益发展的重要环节。”国网江苏经研院技术经济中心副主任方向说,“江苏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系统具备各级数据填报汇总、诊断预警、智能分析等功能,能够精准识别‘问题数据’,大幅降低了人工数据处理量,更保证了数据的规范准确性。”

据统计,该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后,诊断分析数据规范度由89%上升至100%,工作整体效率提高近30%。

“无论是诊断分析工作还是技经评审工作,都面临着数据量大、数据维数多、处理分析工作繁重的问题。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技术经济工作效率效果的可行方法。”郭莉说。

同样在全省推广应用的还有全过程造价智能管控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7月由国网江苏经研院依托电网数据分析实验室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是国内首个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控平台。

国网首套全过程造价智能管控平台界面

工作人员在操作全过程造价智能管控平台

该平台通过调取历史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海量数据,通过实时分析与参考值进行比对,相当于有数十位专家随时帮助工程项目经理进行造价管理决策分析,保障工程全过程的精准造价。截至目前,国网江苏经研院基于此平台累计完成项目评审395项,完成结算审核212项,累计节省电网投资3.19亿元。

“此外,我们针对电网三维设计、生产技改大修等专业化工作开发了专项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决策,全面提升评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应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压降投资支出,让任何‘浪费’无以遁形。”方向说。(马龙鹏田笑)

标签:关口;研院;江苏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