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窦豆) 5月13日,金陵石化长江码头,“通宇8号”载着 4000吨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驶往宁波港,这是继3月份该公司首批轻质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厂之后,两批共8000吨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进入保税仓库,开始供应我国沿海船舶。
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 的船用燃料。中国石化今年开始为我国沿海船只供应绿色环保的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而金陵石化是中国石化主要的船燃生产企业之一。
去年以来,金陵石化结合相关国家政策要求及市场需求,加快生产技术攻关,通过反复研究试验,攻克了以精制渣油、净化油浆等为原料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关键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实现稳定生产。2月27日首次生产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3月31日顺利出厂4200吨轻质低硫船用燃料油,5月又出厂8000吨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产品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相关要求,满足国内外船用燃料油使用标准。
成立攻关小组,做好生产前准备。“目前,我国保税船用燃料油90%以上依赖进口,实际供应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近日,金陵石化相关负责人说。我国船用燃料油市场分为保税油市场和内贸市场,保税燃料油约占60%。然而,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等,保税燃料油长期依赖进口,国内没有炼油企业生产。
去年,交通运输部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对燃料油硫含量的规定,对国内船舶用低硫燃料油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月1日起,船舶在指定海域内航行,开始使用硫含量0.5%(质量分数)以下的燃料油,特定区域内应使用硫含量0.1%以下的燃料油。
能否解决保税低硫燃料油自主供应问题,将成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关键。为此,根据船用低硫燃料油最新要求,金陵石化提前谋划,成立攻关小组,进行技术攻关。
解决燃料油硫含量升高问题,放大生产获成功。“试产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近日,在该公司炼油四部1号渣油加氢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现场,工艺员高文坛介绍说。
1号精制渣油是低硫船用燃料油的生产组分,该公司小范围使用该原料进行生产时获得成功,但放大生产后,产品黏度和硫含量总是不合格。攻关组反复查找原因,最终发现不合格的原因,装置运行部门优化工艺,解决了这一问题。
1号渣油加氢装置生产时,掺渣多,黏度合格但硫含量不合格;掺渣少,硫含量合格但黏度不合格。对此,攻关组成员及装置操作人员反复研究,采取调整参数、优化工艺、提高反应温度等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在,我们能够将渣油硫含量控制在规定范围,满足不同生产工艺对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的要求。”高文坛说,4月份该公司已经生产出8000吨合格产品。
催化油浆代替部分组分,生产成本降低。目前,低硫船用燃料油利润较低,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的关键。为此,金陵石化反复研究论证,决定采用油浆代替部分组分生产重质低硫船用燃料油,符合质量要求,又降低了成本。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石化重点项目。
油浆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的方法无先例可循、无技术可参考。而且油浆杂质多、硫含量高,如何提高油浆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攻关组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攻关组经调研和研讨,开展生产试验,一个多月的反复验证,油浆处理后固体含量优于指标要求。然而,此时出现了新的问题——产品黏度过低。攻关组最终查明问题原因,通过新增设备解决了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