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朝萧暎墓文物“小家”大变样,近日通过国家级验收
2021-11-05 10:43: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朝梁新渝宽侯萧暎陵墓石刻。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4日,记者在南京栖霞区栖霞街道甘家巷北董家边村的田间看见,南朝梁新渝宽侯萧暎陵墓石刻矗立地面,古韵悠悠、朴拙健美,仿木栏杆古色古香,四周绿草茵茵、植被茂密。萧暎墓石刻提升及加固保护工程经过一年左右的实施,已于近日通过国家级验收。

萧暎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之侄,始兴王萧憺之子。普通二年(521年)封广信侯,改封新渝县侯,大同十年(544)冬死于广州刺史任上,谥宽侯。萧暎墓石刻现存神道石柱一件,高3.44米,上刻24道束竹纹,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前这里是泥泞的沙土地,石柱陷在一个凹地里,比周围地面低5米,雨雪天排水严重不便,大半个柱身泡在水里。”董家边村村民蒋阳回忆起过去连连摇头。后来,这里盖了小砖瓦房,抵挡雨雪天气和风化腐蚀,减缓石刻老化。

“组织抽水,挖排水沟、沉水井;加强人员巡查并安装监控;修建房屋,改造周边环境……但这些都不能根本解决石刻本体淹水的问题。”多年来,南京市栖霞区文旅局为有效保护石刻,想了一系列办法。最终,在不改变石刻现有状态、表现以及布置格局的基础上,栖霞决定采取就地抬高基础的方法,将石刻抬升至地平面。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姜涛是萧暎墓石刻保护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前期拆除砖瓦房、开挖土壤、抽排积水、垫梁托梁,一切都小心翼翼,防止造成新的损伤破坏。“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我们在底部制作托盘结构,采取千斤顶同步顶升系统,用10台千斤顶进行整体顶升,每抬升20厘米,就得在石刻下基础浇筑一次砼,这样最大限度防止石刻磨损、疏松、脱落。”

就这样,石刻整整抬升6.1米,市民总算能看到石刻的真容全貌了,但这还远远不够。

加设防腐蚀能力强的混凝土基座、在周围采用透水性材料铺地、增种绿化草皮和常绿乔木、修建周边道路和停车场、增加水泥仿木栏杆和文物解读说明牌……文物“小家”已然大变样。

如今,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文物解读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即可线上饱览陵墓制度、石刻艺术价值、历史变迁、保护和考古情况等10个方面的南朝石刻文化内涵。这是南京市栖霞区首推的360度全景应用,辖区10处南朝石刻均收录在“探游南朝石刻”数据库中,珍贵文化遗产的实现数字化“永生”。(融媒体记者 肖凡 通讯员 金军波 吴芸)

标签:萧暎墓石刻;宽侯萧暎陵墓;陵墓石刻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