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蟹虾产业链2025年规模要破百亿元
2021-06-08 12:0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南京市将强链、补链、延链,初步形成以蟹虾良种亲本选育、优质种苗繁育、绿色生态养殖、新型加工流通等为纽带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强链:“高淳模式”带来一场行业变革  

把每500亩的水域划为一个单元,建设标准道路、增氧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还专门配置了一个标准看管房,养殖户带着螃蟹即可“拎包入住”。

近日,记者在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这是当地为螃蟹养殖配备的2万亩“精装修”养殖基地。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孔令胜介绍,通过土地集中流转,10796户农民的土地先分别流转到14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4个合作社再统一入股到青松生态公司。对统一规划建设的新蟹塘实施了清淤护坡,水沟开挖,添置了增氧、监控等现代科技设施,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方式。

这是正在实践的“高淳模式”,对全市螃蟹产业正带来一场变革。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南京螃蟹养殖主体的养殖规模普遍集中在30-50亩之间,规模较小,养殖生产模式及设施装备也相对薄弱,亟需提升。规模化生产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动了养殖成本下降和品质提升。

要养好蟹,水质至关重要,“高淳模式”在生态化养殖之路上也越走越远。“以往的螃蟹养殖进排水不分,既造成污染破坏生态,螃蟹的品质也得不到保证。”孔令胜介绍,标准化的蟹塘进排水实现分开,并采用湿地净化工程处理养殖尾水,螃蟹生长环境大大提升。

目前全市螃蟹养殖面积约27.9万亩,其中高淳区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高淳模式”不仅对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深远,对产业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园区已引进包括广东、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全国各地的螃蟹养殖企业23家,其中不乏知名企业。规模化养殖后,亩均效益有望实现8000元。

补链:良种为产业注入优良“基因”  

好品种是养殖业的基础。

青虾养殖户孙宏平承包了200亩的水塘,去年开始他的10亩水塘每亩至少增收1200元,这个“秘密”就是他引进的新品种。“去年新品种刚做推广,买得少,今年把新品种的养殖面积从10亩扩大到200亩!”

孙宏平说的正是青虾新品种“太湖2号”。该品种是由市水科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太湖2号’与‘太湖1号’相比,生长速度快15%左右,产量提高20%以上,养殖效益更高。”南京市水科所所长周国勤说道。

目前全市青虾主养面积约5万亩,蟹虾混养面积约20万亩,是仅次于螃蟹的水产特色产业。周国勤介绍,今年“太湖2号”青虾的主养面积将达到2万亩,养殖户的积极性很高,为此水科所还在扩大良种繁育的规模,预计两三年之内能全面覆盖全市的良种需求,直接促进青虾养殖稳产高产。

螃蟹良种选育也在蓄势待发。高淳区将依托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来为产业注入优良“基因”。这家研究所背后有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6家科研机构签约为其提供科研支撑,未来将会在蟹种培育、亲本蟹选育、苗种繁育上全面提档升级,在良种覆盖面上实现新突破。

延链:三产融合“撬开”发展大格局  

在高淳区淳溪街道,一座占地183亩的高淳螃蟹城已经拔地而起,这里将打造长三角最大的螃蟹原产地批发市场,不仅建设有水产批发、渔需物资等交易功能区,还配建了电子商务中心、冷链物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众创空间、特色美食和住宿等功能区。

“以前老的水产批发市场在高淳老街,螃蟹上市的季节遇到国庆假期的客流高峰,道路总被围得水泄不通。”江苏固城湖水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冯根云说道。将人流转化为螃蟹交易的资金流,将一产与当地休闲观光、餐饮等旅游、服务业深度融合,联动销售、物流、旅游、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开袋即食的醉蟹、香辣蟹,正是南京欧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同水产一二产融合正是企业积极探索的路径。“我们的目标是瞄准年轻的消费群体,去年企业产值超过5000万。”企业总经理经莹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在研发水产品制品的常温即食化,目标是无需冷链即可实现储存销售,“一旦实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屹说,蟹虾产业有基础、有禀赋、有潜力,南京将进一步问诊把脉,找准产业发展的路径,通过产业整合、力量聚合,实现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规模企业集群,建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全省领先的完整产业链,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

实习生 林曾霞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

标签:螃蟹;青虾;太湖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